中美交际风格实证研究——文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视角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交流就不可避免。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国际交流正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技术,旅游,经济及政治体系,移民模式和人口密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使我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比起历史上任何时候,今天的跨文化交流都更丰富,意义更重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不与外界交往而能在世界争得一席之地。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跨文化交际首先和最重要的是中美之间的交际。这两个国家通常被视为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不难发现国外学者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进行了不少定量研究,但鲜有聚焦于中美这两种具体文化的,而国内学者所做的又大部分是定性研究。鉴于此,全文致力于实证定量研究。 在Hofstede文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框架下,采用Triandis等设计的I/C四类型问卷,以及作者在Hofstede论述和采访美国友人基础上自行设计的中美交际风格调查问卷,围绕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变量,对中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检测中美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各自的交际风格。采用SPSS和Excel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中美俩国大学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不同的交际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价值观对不同交际风格有无影响,取得如下发现: 1.中美在总体上呈现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趋势。数据分析证明美国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 2.交际风格上美国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三个场合都倾向于采取直接交际的风格,而中国学生倾向于采取间接交际风格。而在以上三个场合中,中国学生在家庭场合表现的比在其他两个场合更直接。 3.至于文化价值观与交际风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对于美国人,其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他们所采取的直接交际风格之间有相关性;而对于中国人,其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他们所采取的间接交际风格之间没有显示出相关性,这有待于后续研究。 此外,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设性视角。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文本《哈利·波特和混血王子》连贯问题,研究方法是应用非结构衔接理论和文化语境理论对此文本进行分析,从非结构衔接角度和文化语境角度论证文本的连贯性。文章分别
在过去三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研究开始转向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发现,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普遍因素之一的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对二语/外语学习的进展和成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