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应力松弛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力松弛不仅是高温条件下螺栓法兰连接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温结构完整性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应力松弛设计及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本文针对国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用高温材料1Cr10NiMoW2VNbN,进行了高温下材料宏观松弛行为、松弛蠕变关系、松弛表征方法、加速蠕变试验、蠕变松弛转换及松弛损伤机理等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进行了高温材料1Cr10NiMoW2VNbN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初应力对松弛行为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利用Hook-Norton模型、广义Maxwell模型、Logistic模型以及多项式模型进行长时数据外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对松弛行为有很大影响,所建立的双对数多项式模型可以较好地外推松弛剩余应力。 (2)提出了基于时间硬化理论的松弛函数,并根据长时松弛特点作了简化;基于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同温下松弛行为的初应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时间—应力关系呈双对数线性关系;初应力—对数松弛速率呈半对数线性分布。据此构建了包含初应力为变量的简化的应力松弛模型,可以用于进行剩余应力的表征与预测。 (3)根据松弛与蠕变的关系,综合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图解法对短时应力松弛数据作了转换,获得了材料蠕变曲线,形成了基于应力松弛的蠕变加速试验方法。试验发现,基于短时松弛试验转换得到的蠕变曲线与常规蠕变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这一方法可用于高温构件的蠕变行为预测和寿命设计。 (4)考虑蠕变速率对应力松弛的总体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平均蠕变速率的线性蠕变—松弛转换模型,以幂律蠕变转换模型为基础,确立了一套基于蠕变数据的松弛性能预测方法。应力松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转换数据较好地吻合于实际试验结果,可用于已知蠕变性能数据的高温材料松弛行为的预测。 (5)在应力松弛和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力松弛与蠕变的内在物理联系,并对试验材料的微观结构作了比较。研究表明,应力松弛是变应力下的蠕变;松弛失效与蠕变失效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力松弛微观机理与蠕变第一和第二阶段是相似的,晶粒位错、攀移、原子扩散及碳化物沉淀相的析出、长大和粗化是松弛的主要机制,是导致微观结构退化的主要原因。由此明确了应力松弛与蠕变的本质联系。 (6)以材料变应力条件下的蠕变损伤机理为出发点,基于Kachanov—Robatnov和Othman-Hayhurst蠕变损伤假设,构建了松弛条件下的损伤本构方程;基于Schlottner—Seeley平均蠕变断裂速率原理、时间硬化理论构建了松弛条件下损伤模型,采用该模型对高温紧固材料1Cr10NiMoW2VNbN进行了损伤预测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模型预测数据较好地吻合于实际试验结果,可用于高温材料应力松弛条件下损伤寿命评估。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从当前思政课三结合教学的概况出发,对三结合教学在职高思政课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学.
本文以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为探讨主题,指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忽略学生写作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写作兴趣提升重视不足、作文题材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不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高质量的思品教育更是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三观正、有理想、有目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何讲好思品课的重点在于具备思想性.本文通过对思品教师在课程教学
井冈霉素又名有效霉素A,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应用最广的防治真菌病害的农用抗生素之一,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通过环境因子筛选得到对发酵有促进作用的重要因子对工业
微尺度下的尺度效应对流体的传热和传质的影响是微流器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许多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理论说法不一甚至自身就相互矛盾,归根结底是缺乏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在引领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气体欠平衡钻井是一项先进的钻井工艺新技术,具有减轻地层伤害,提高油井产能,提高钻井速度和缩短钻井周期等优点。现行的气体欠平衡钻井携岩气体从井口直接排放,既污染环境又
模态综合法的研究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应用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以MacNeal方法为代表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不仅具有很高的综合效率和综合精度,而且对于在模态综
高职语文写作教学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生活化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理念,研究加强高职学生语文写作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生活案例与生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当结合具体化、生动化的史实,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方式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历史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