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建筑期刊视野中的建筑业现代转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近代上海集中出现了一批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建筑期刊。本论文首先通过调查、整理与归纳,以使近代建筑期刊展现出一个相对清晰的面貌,廓清相关史实。并以近代建筑期刊与建筑话语主体转变的关联性为切入点,从建筑主体分化出技术阶层所带来的建筑话语专业化,以及现代建筑体系中建筑主体活动遵循商业规则所带来的建筑话语社会化,这两条线索展开讨论。通过五个章节的篇幅,具体论述了近代上海建筑期刊在建筑业现代转型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论文主体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第二章,主要为近代上海建筑期刊的背景介绍及基础信息的整理。通过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近代建筑期刊的出现是近代建筑话语主体转变的重要标志。第二部分即第三章至第六章。通过四个话题的讨论可以看到,在建筑业范围内,近代上海建筑期刊推动了现代建筑主体关系的规范化,并为行业术语的统一所做了最初的尝试;它促进了建筑学科知识的流通与更新,是西方建筑知识体系本土化的主要阵地,为建筑批评及学科讨论提供平台,从而参与了现代建筑学科的架构。并且,近代上海建筑期刊因其诉诸社会性的特性,成为推动建筑师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并参与了以商业化为基础的建筑价值观的形成。   近代上海建筑期刊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建筑体系中与皇权紧密相连并受制于国家等级制度的建筑话语开始为近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建筑主体所掌握,并且作为现代建筑主体话语表达的主要途径参与了近代建筑业的现代转型。
其他文献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了都市区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区域协作成为都市区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基于现行体制,在都市区与行政区无法耦合的前提下,出现了以行政区为单位
本文对城市住区的声景进行了研究。调查城市住区的声景现状是进行住区声景研究的基础。论文通过对选定住区进行的大量有关声音内容的主观调查以及环境声级的客观测量,结合住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阶层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与分化。尤其近十年来,城市居民经济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由此而产生了以收入
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造成许多传统居住区逐渐消失,其中长期形成的社会网络及邻里关系随之改变。儿童成长所依赖的物质、人文环境受到冲击,自然游戏群体形
学位
本文所说的北京工业用地转型规划设计研究,是在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工业结构调整,人们对地区环境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来探讨北京地
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需求日渐攀升,普及范围逐步扩大。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文化站面临诸多问题。如:功能不全,使用率低、运营模式落后。
论文通过研究几何学在建筑学发展中的各个阶段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探讨了建筑形式中几何观念的演变,以及相应的建筑形式特征的变化,揭示了几何学不仅是一个测量学概念,也是一个文化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环境研究领域最热点的议题之一。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及其对资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成为此类议题
现在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关心的不仅仅是速度,而是整个道路空间环境质量的改善,道路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城市居民需要一个安全、快捷、舒适、愉悦的道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