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波斑图和胶体动力学性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受外电场作用下螺旋波和胶体动力学性质。第一章概述性地介绍了在可激发系统和胶体系统的背景、斑图结构和相性质;第二章回顾了受外电场控制下螺旋波和胶体斑图结构、相性质的研究进展;从第三章至第七章,报告一些我们主要的研究工作:第三章研究了可激发介质当中螺旋波在偏振电场下的漂移性质;第四章研究了通过交变电场控制螺旋波的破碎;第五章研究了偏振电场下螺旋波与螺旋波的相同步效应;第六章研究了胶体在外电场驱动下的脱钉性质;第七章得出了基于外电场驱动力和无序强度的动力学相图;第八章研究了温度对胶体斑图结构的影响。   螺旋波的研究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自然科学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特别由于螺旋波在心血管疾病,譬如心动过速和心颤,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怎样去消除和控制螺旋波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物理学上对螺旋波和湍流态的研究将极大的帮助心脏医学上得到关于预防和控制心率失常的重要方法和信息。   胶体的研究一直是软凝聚态领域最受关注的课题之一,因为它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模型去研究材料,物理,化学当中的许多问题。特别的,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形成奇妙的斑图结构、相性质吸引了很多研究。我们研究了无序衬底上二维胶体在外场驱动下动力学性质。   考虑到螺旋波和旋转电场都具有旋转对称性,我们首次研究了可激发介质当中螺旋波在旋转偏振电场下的漂移。第三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电场的频率等于螺旋波频率两倍的时候,产生共振漂移。通过改变偏振模式,螺旋波漂移速度、方向能够被电场所调制。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当电场与螺旋波的旋转方向一致而且是圆偏振的时候,螺旋波漂移速度达到最大。当电场与螺旋波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是圆偏振情况下,螺旋波被电场锁住,不能产生漂移。在相同偏振电场模式下,顺、逆时针旋转螺旋波产生的漂移角度之和等于kπ+万/2.基于弱形变近似下的解析分析很好的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因为一个实际的偏振电场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譬如BZ反应)容易实现,我们相信结果能在实验中得到证实。除了漂移,我们希望偏振电场的引起的其他效应,譬如图灵斑图等,能够在将来被研究。   我们第一次发现了交变电场对螺旋波的一种新效应,并且应用这种新效应来控制螺旋波的破碎。生理实验表明,螺旋波的存在导致心动过速,演化成湍流态对应心颤的发生。因此,怎样控制螺旋波,使之不发生破碎引起了科学研究者很多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控制的方法还很少。研究发展有效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方法至关重要。电场对螺旋波的影响研究的比较多。一般来说,交流电场导致两个效应:螺旋波漂移和破碎。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外加交变电场的强度和频率恰当地时候,就能达到阻止螺旋波破碎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内在机理是因为交互电场有效的调制了螺旋波在低激发性时发生的漫游行为,导致多普勒效应被大大减弱。   我们发现,圆偏振电场与螺旋波产生了相同步效应,成功的消除了二级霍普夫分岔。二级霍普夫分岔导致的螺旋波漫游行为,是系统失稳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除二级霍普夫分岔对于稳定螺旋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给出了螺旋波激发性和圆偏振电场振幅的控制相图。考察偏振模式的影响得出:对称性更高的旋转偏振电场导致更高的临界破碎值。当电场旋转偏振方向同螺旋波相反的时候,螺旋波破碎后改变旋转方向重新出现稳定螺旋波。   我们研究了受外电场驱动下了胶体的脱钉性质。首先就衬底上无序钉杂对动力学性质影响做了研究。当提高无序钉杂强度的时候,胶体系统发生了从弹性向塑性脱钉的转变,伴随着临界脱钉力的突然增大。在这个过程当中,系统从一个有序态转变到无序态。在弹性脱钉区域,在速度-驱动力微分曲线上没有发现峰值效应,而且胶体粒子横向运动被禁止。速度和驱动力呈现关联,指数大致等于1.0.在塑性脱钉区,速度-驱动力微分曲线在临界脱钉区域上发现峰值效应,并且产生历史关联,发生了横向扩散。   胶体系统内部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对胶体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我们发现当增大胶体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时候,同样能发生从无序到有序,塑性到弹性脱钉的转变。这有可能在实验上实现带电强相互作用下胶体结晶化。上述转变以及一系列的动力学性质可以归结与机理:作用在胶体上的多个力相互竞争,当晶格软化和破裂后,单个胶体粒子调整到能量最低状态与位置,导致了有趣的动力学现象。   我们研究得到了关于钉杂强度和驱动力的动力学相图。当钉杂力比较弱的时候,胶体系统形成有序晶格。模拟发现此时在驱动力作用下,胶体脱钉直接进入运动布洛赫玻璃相。当钉杂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弹性塑性脱钉的转变,胶体脱钉后先进入塑性流动区,然后随着驱动力提高进入运动布洛赫玻璃相。随着钉杂力的进一步提高,胶体在更高的外场下出现近晶相。因此在强钉杂下,随着驱动力的提高,依次出现蠕动无序相,塑性流动相,近晶相,运动布洛赫玻璃相。   通过降低温度,我们发现了从流动液体相到运动近晶相的动力学相变。在这个相变上,动力学临界驱动力出现峰值效应,伴随着速度-驱动力曲线出现明显得交叠。胶体在高驱动力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较少,我们首次研究了在胶体高速运动区域动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传输线原理的微波共振探针对大气压射频辉光射流进行诊断,并分析了探针诊断中的干扰问题,找到如何消除干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优化后的微波共振探针,测量不
Fibonacci准周期介质结构作为重要的光子准晶体,在最近二十几年里由于其奇特的光学现象而在理论和实验上备受研究。本论文主要对含缺陷对称Fibonacci多层膜和以Fibonacci膜系
本文用一种改进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稀土掺杂Co铁氧体纳米颗粒,研究了同种元素不同掺杂量及不同掺杂元素对样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规则均一的颗粒形貌,优异的磁性能以及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应用水热法制备CoFe2-xGdxO4(x=0,0.03,0.05,0.07,0.1)系列样品,该方法使用胶体磨快速搅拌混合金属离子与还原剂硼氢化钠,将混合后所得的泥浆移入反
常见的三原子分子有ABA、ABC形式等,它们有各种不同的耦合方式,如直线型耦合以及Λ型耦合等。直线型耦合主要以非中心对称的线性三原子分子为主,简正振动模式包括对称伸缩振动、
本论文“GaAs基多量子阱和自组织量子点材料的MBE优化生长及其特性的研究”的内容包括:MBE系统原理与外延材料的表征方法、多量子阱材料的生长与结构特性研究、AlxGa1-xAs/GaA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电子束微刻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人们在实验室中成功的实现了对二维电子气体的纳米尺度的磁调制。由于这种结构具有奇异的电子输运特性,吸引了众多物理学
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表明通过控制实验条件逐渐增强纳米粒子的团聚程度或逐渐增大纳米薄膜中纳米岛的尺度,吸附探针CO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谱线
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提出,到二十世纪末在实验上成功形成BEC,足足经历了七十年,这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但是随着BEC在实验上的形成,这极大的鼓舞了科学家的内心,凡是有关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高校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国家对高校每年的扶持力度的加大,高校内的建筑物的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改变了以往高校较为单一的“火柴盒”
在凝聚态物理学中,Kondo效应是一个非常著名和被广泛研究的现象。Kondo效应起源于低温稀磁合金中的磁杂质与传导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最近几年里,由于纳米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