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城市导向的农村教育——对温州一所农村小学话语的解构与重构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其出现以来,话语研究一直盛行于不同学术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研究领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中国的农村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对有关农村教育的话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话语是如何建构农村教育形象,而后通过解构与重构这些话语以期人们能对农村教育有一种不同的认识。具体地讲,本文试图探索以下研究问题:1)主流话语是如何建构农村教育形象;2)农村实践者自身又是如何解读教育文化;3)农村教育话语何以被解构与重构。   本研究在温州一所农村小学进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人种志研究法(ethnography)、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文件分析、观察法、采访等。所收集的数据时间上长达13个月,数据形式有班级录音、访谈、教材、文件等。本文从话语构建、教育中文化的多样性、场域与身份认同等理论视角出发,试图探讨课堂话语、“学温州话”活动的话语以及教育文件话语是如何建构农村教育。本文呈现和解读了两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学温州话”活动和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首先,本文提出应该对农村教育的功利性话语进行解构。农村教育应该为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而不能被简单看作为农村学生的“输出”服务。此外,本文认为应该对农村教育的本体话语进行重构。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是两种不可或缺而又相互独立的教育。其中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能被另一种教育形式“殖民化”。最后,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学术研究中的农村教育话语进行检讨。研究被认为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存在方式,应使用恰当的话语以引导人们能对农村教育形象进行重新构建。与此同时,农村教育实践者自身也应该对农村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   本研究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农村教育,同时也给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寻求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一直受到研究者极大的关注。Long(1991)提出“形式聚焦(Focus on Form)”,是在以意义和交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
李帆说自己是一个特傻的人,这里的傻其实是一种执着,一种不惜成本的执着。他一直怀着一种信念,即不管在什么时代,认认真真做事的人都应该有回报,他不相信按着自己内心诉求活着的人要比看着别人活的人差。  李帆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采访时间/6月19日  采访地点/李帆工作室  与李帆的采访约在了他的新工作室,见面之前他刚搬了最后一趟东西,接下来就是收拾了,他说他特别喜欢为自
白色神话,或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在西方历史上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为“白人至上”的优越感。西方人在白人和其它有色人种之间划出优劣等级,认为白人统治“劣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因其作品探讨了历史、艺术和死亡等重大问题、采用了独创的实验性技巧而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