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世界各国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费量高居不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由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和危害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甚至生命健康。在此大背景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低碳发展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共识。自1978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14696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5年的43000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42%。加之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为主,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的消费总量总体占比常年低于17%,导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200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三成。与此同时,当前虽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但经济增速依旧维持中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7%,GDP总量达到1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4.84%。同时中国还面临国内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可持续发展压力以及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客观上要求中国低碳发展转型。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能源结构,首先考虑低碳转型发展特征,结合国家最近公布的节能减排政策,分基准情景和约束情景,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能源需求总量、能源结构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其次,考虑低碳转型的发展特征,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在2016-2020年期间,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维持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确切影响;最后,考虑低碳转型发展特征,将提高产出效益、减少能源消费总量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政府激励高碳能源消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三项重要任务,构建政府与高碳能源消费企业之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高碳能源消费企业努力成果的可观测性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对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