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妇科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其在育龄妇女中患病率占5%-10%,在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中高达50%~75%,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促排卵是解决该人群不孕问题的常用治疗手段。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 CC)是促排卵药物的一线药物,是口服非甾体抗雌激素制剂,通过拮抗下丘脑、垂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下丘脑与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 Gn),促使卵泡发育。CC应用于临床存在问题,如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CC抵抗等。最近10年余,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的使用受到了关注。来曲唑(letrozole, LE)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内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减低雌激素的生成,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使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从而诱发卵泡生长与排卵。有研究显示,LE对于CC抵抗的患者,仍有疗效,其疗效表现为单一卵泡发育且排卵率高,内膜厚度理想,临床妊娠率较CC高,鉴于众多优点,自2000年LE首次在促排卵指导同房应用以来,其临床应用与疗效即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LE联合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HCG日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补佳乐使用情况、周期排卵率与临床妊娠率,旨在探讨LE联合HMG方案在临床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了影响HMG用量的因素,旨在定性分析HMG临床应用中哪些因素可以大致预测继LE使用后HMG的开始剂量。材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促排卵指导同房的患者97例,共112个周期,其中PCOS组64例,72个周期;非PCOS组33例,40个周期。观察补佳乐使用情况、卵泡发育、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个数、周期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包通过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对于均数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P值是0.05),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一元线性回归分析(P值是0.05)。结果:PCOS组:64名患者共72个周期中,HCG日内膜厚度为(9.56±2.487)mm,优势卵泡数(1.51±0.787)个,排卵个数(1.46±0.703)个,补佳乐使用率(18.06%),56个周期随访到排卵情况,其中54个周期排卵(96.4%)。62个周期随访到了妊娠结局包括12个周期临床妊娠、39个周期未得到临床妊娠和11个周期生化妊娠但临床妊娠不详;12个周期临床妊娠中包括1个胚胎停育和11个周期正常临床妊娠(其中2个双胎妊娠);39个周期未得到临床妊娠其中包括2个周期有生化妊娠和37个周期未得到生化妊娠。该72周期中无OHSS出现。非PCOS组:33名患者共40个周期,HCG日内膜厚度为(9.85±1.961)mm,优势卵泡数(1.63±1.005)个,排卵个数(1.45±0.870)个,补佳乐使用率(15%),32个周期随访到排卵情况,其中30个周期排卵(93.8%)。35个周期随访到了妊娠结局包括4个周期临床妊娠(1个双胎妊娠)、24个周期未得到临床妊娠和7个生化周期妊娠但临床妊娠不详;24个周期未得到临床妊娠其中包括1个周期有生化妊娠和23个周期未有生化妊娠。该40个周期中无OHSS出现;本治疗方案中,两组中HCG日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排卵个数,补佳乐使用率,周期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HMG使用量有统计学差异,在PCOS组中使用量多于非PCOS组(6.5±2.664vs.5.31±1.821)(p0.014)。对HMG用量进行分析,发现月经周期与基础卵泡数与HMG用量相关,月经周期越长和/或基础卵泡数越多,达到HCG标准所需的HMG用量越多。结论:LE5mg*5d+HMG方案在PCOS患者中与非PCOS患者的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但达到相同的疗效PCOS患者的HMG用量更多。月经周期长和/或基础卵泡数多的患者在LE5mg+HMG方案中需要更多的HMG,因此继LE使用后HMG的开始剂量可以适当增加,以尽量缩短监测持续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