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材料的结构演变与纳米管的介电响应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和数值方法的发展使得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是理解物质结构、电学特性等的重要研究手段。碳纳米材料具有多样的结构形态、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得在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其结构、性能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碳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实现可能的功能应用。在本论文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富勒烯、碳原子链和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中结构转变涉及的机理和行为,对比研究了碳纳米管与硼氮纳米管横向介电响应的特性。主要的结果如下:   采用C84结构与金属W原子为计算模型,对富勒烯结构生长变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W的存在可以起到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碳团簇(C2)进入富勒烯表面网络,二是能够降低结构转变的势垒、修复拓扑缺陷结构。这一机制对于理解富勒烯结构的形成、生长变大路径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分析了一维碳原子链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碳原子链的形成能较之石墨烯边缘有着~0.3-0.5 eV/A的能量优势,解释了碳原子链在高能电子束下的长时间存续。通过研究不同的边缘结构,得到了实验中双原子链形成的可能机制;计算发现碳原子链在结构演变过程存在应力的积聚,使得碳原子链表现出断裂、跳跃、迁移等众多有趣的实验现象。这些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碳原子链结构特性的理解,对碳原子链在纳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超胞计算,研究了较大原子空位缺陷在石墨烯平面的移动性。计算表明三原子空位与四原子空位都能以较低激活能进行迁移扩散,可以很好地符合实验报道。通过比较三原子空位的两个不同迁移路径,发现激活能较低的路径并不是直接通过悬挂键原子进行。四原子空位的结构则可以通过空位边缘原子的Stone-Wales转变实现空位的迁移。该迁移路径与空位边缘上多个6-6-5结构直接相关,因此对较大的空位同样可以存在这一机制对应的迁移路径。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石墨烯等碳纳米结构的缺陷形成与结构转变。   对比分析了碳纳米管与硼氮纳米管的横向介电响应。通过对较大管径范围内硼氮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其横向极化率α⊥与管径二次方的依赖源于小管径体系,而大管径体系则表现为线性依赖关系。场屏蔽因子不是一常数而是随着管径增大单调减小。有效厚度为2.50A,静电介电常数ε为5.90的介电圆筒可以很好地与单壁与多壁硼氮纳米管对应的第一性计算结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严重发生造成的生态灾害问题,探索对有害蓝藻控制、抑制水华发生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非常迫切的。在利用物理、化学和其他生物方法处理不甚理想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实时运动目标检测的方法,国内外运动目标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实用场合,为运动跟踪打下基础。在现有运动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将
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促进了网络带宽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大量的新协议与新服务,从而对网络中用于发送接收数据并执行网络数据处理的传输节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渐提高,装饰装修行业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寻常百姓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但装饰装修行业是涉及多个领域
期刊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生命周期中最普遍且重要的进程。在细胞由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时,有以下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包括染色质凝集,核膜解体,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分离等。研究表明这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元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工作频率已进入GHz频段,需要磁性器件向微型化、薄膜化、高频化发展,则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
棉纤维是由棉花种子表皮细胞分化产生的,为极度伸长的单细胞结构,它是研究细胞发育的模式系统。棉纤维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天然原料,棉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棉纤维发育
Ⅳ元素Si和Ge是集成电路和太阳电池中最重要的材料,最近基于Si和Ge的纳米线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望于进一步提高太阳器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场效应晶体管电子器件等性能。
某混凝土拌合站,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基础施工图,其中1个骨料罐基础施工图,如图1所示.1.主要施工参数要求(1)基础预埋铁件标高误差不得超过±5 mm.(2)3块预埋铁件位置平均等分
期刊
细胞替代治疗在再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何获得足够数量的有功能的可移植细胞成为近年来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拥有谱系内多向分化的潜能以及较为强大的自我更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