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以下简称BMI)处于正常范围(18.5~23.9)内的青年人群在不同运动频率的虚拟现实体感游戏(Virtual Reality Somatosensory Games,以下简称VR体感游戏)的运动干预下的各项体质测试数据,1)客观反映VR体感游戏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日常锻炼方式帮助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达到提升体质的目的;2)为希望通过VR体感游戏来改善体质的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运动频率建议。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围绕BMI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在短期不同频率的VR体感游戏运动干预后,体重、体脂率、骨骼肌重量、握力、纵跳高度、反应时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这些体质测试指标数据的变化进行研究,多角度分析讨论不同频率VR体感游戏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的体质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实验可得出1)VR体感游戏运动干预对BMI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提升纵跳高度的作用可忽略不计,但对体重、体脂率、骨骼肌重量、握力、反应时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的影响均较为显著;2)VR体感游戏运动干预对骨骼肌重量、握力的影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男女受试者的数据需要分开看待、单独分析;3)VR体感游戏运动干预在体重、体脂率、反应时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方面的作用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受试者数据无需区分男女另行分析。研究结论:1)VR体感游戏具有改善青年体质的作用,特别是反应时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方面作用显著;2)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年人群如果希望通过VR体感游戏实现控制体重、体脂率的目的,建议运动频率为24小时/次且单次运动时长为55分钟;发展反应能力,建议运动频率为96小时/次且单次运动时长为55分钟,但不建议运动频率超过48小时/次且单次时长55分钟。过于密集的运动频率或过长的单次运动时间可能会出现眼酸、头晕等不良反应;3)增加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平衡能力),建议运动频率为72小时/次且单次运动时长为55分钟,适当提高运动频率可获得更明显的运动效果;4)不建议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男性青年使用VR体感游戏来增加骨骼肌重量;增加握力(发展上肢肌肉)建议运动频率为72小时/次且单次运动时长为55分钟,可适当增加运动频率;5)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女性青年增加骨骼肌重量,建议运动频率为48小时/次且单次运动时长为55分钟;增加握力(发展上肢肌肉),建议动频率72小时/次且单次时长55分钟及,可适当增加运动频率。使用者在进行VR体感游戏体验时,有较大几率出现轻微头晕、眼睛酸痛等情况,使用者若在VR体感游戏体验时出现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游戏体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伤。若选择以VR体感游戏作为健身手段,初期可以适当缩短单次运动时间,避免头晕、眼酸等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