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村人居林小气候及空气负离子效应的评价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探索之中,而乡村人居林建设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美化绿化村民居住环境和改善农村景观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山东省已开始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乡村人居林。但由于山东省乡村人居林的建设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对如何选择合适的乡村人居林模式还存在极大的盲目性,笔者针对山东省山区乡村人居林总体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划分山区乡村人居林建设类型和模式的基础上,以济南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模式小气候及空气负离子效应的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优乡村人居林模式,为山东省及其周边省(市)山区乡村人居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人居林的调节小气候效应(1)调节光照强度效应乡村人居林能够遮挡光照强度,不同类型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升高,在12:00左右到达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各时段内光强变化幅度较大,呈“∧”型变化。遮光效果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遮光率在13.83%~86.10%。(2)调节大气温度效应乡村人居林具有调节空气温度的作用,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分布,从8:00开始空气温度慢慢升高,14:00左右到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季节变化为:冬温暖,春夏秋凉爽,夏季降温效果最为明显,日均降温率在2.04%~11.96%。(3)调节空气相对湿度效应乡村人居林能明显增加空气湿度,日变化呈现出与大气温度负相关的特点,8:00开始空气湿度逐渐下降,14:00左右达最低点,随后开始上升,呈两头高中间低的“V”型变化曲线。年增湿效果表现为夏季最好,春秋相差不明显,冬季最差的趋势。不同模式增湿效果不同,增湿率在1.79%~17.38%。(4)乡村人居林的人体舒适度评价不同季节不同模式乡村人居林人体舒适度明显不同。从四季来看,不同模式秋季人体舒适等级最高,所有模式均为舒适,其次为夏秋,所有模式均达较舒适程度以上;冬季人体舒适度等级最低,均为不舒适程度。从年均值来看,游园、山村防护林、游憩林的大部分模式均为一级舒适程度,其余模式为较舒适程度。从不同类型来看,庭院林的五种模式中,园林小品型庭院林年均人体舒适度最高,其他模式人体舒适程度依次为:“农家乐”型>自然绿化型>经济林果型>花卉盆景型。行道林的三种模式中,绿化美化型环境最舒适宜人,其次为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最差。游园中,绿化美化+公共游憩型小气候最舒适,绿化美化+健身活动型最差。山村防护林的三种模式,舒适程度依次为:景观绿化型>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游憩林中,休闲保健型环境最为舒适,其次为生态防护型,自然绿化型舒适程度最低。2、乡村人居林改善空气负离子的效应乡村人居林能明显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离子评议系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乡村人居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和CI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呈双峰型变化曲线,存在10:00~12:00和16:00~17:00两个峰值。其年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乡村人居林主要建设模式小气候及空气负离子效应评价(1)庭院林中,园林小品型效益最高,是最值得推广的庭院林模式。其余评价结果为:经济林果型(0.68)>“农家乐”型(0.33)>自然绿化型(0.15)>花卉盆景型。(2)行道林以绿化美化型综合效益最高,分值为0.87,其既具有良好的绿化美化环境效果,又具有生态防护作用,是行道林种最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其次为生态防护型(0.52),生态经济型分值最低。(3)游园的三种模式各有其特色,绿化美化+公共游憩型游园综合效应最高,是最值得推广的模式;综合评价排序为:绿化美化+公共游憩型(1.0)>绿化美化+休闲娱乐型(0.61)>绿化美化+健身活动型。(4)山村防护林中,景观绿化型和生态防护型效益较高,为更适合山村防护林的建设模式,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可以选择良好地段营建生态经济型山村防护林,以提高经济收入。综合评价结果为:景观绿化型(1.00)>生态防护型(0.72)>生态经济型。(5)游憩林的四种模式中,综合评价分值大小排序为:休闲保健型(1.00)>生态防护型(0.64)>自然观赏型(0.36)>经济林果型。总之,不同模式乡村人居林调节小气候和改善空气负离子的效应显著不同,但均高于对照,且乔灌草等复层结构模式的改善效应最为明显。今后营建乡村人居林时应当注意乔灌草合理搭配,尽量增加绿地覆盖率,使乡村人居林发挥更大的效益,以更好地改善小气候和空气质量。模式选择应尊重村民意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因户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有目的的选择适宜的乡村人居林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标准乡村环境绿化体系,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其他文献
包装工业现代化提出了许多与力学各分支学科相关的问题。从缓冲包装理论、产品脆值和破损边界理论、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缓冲包装设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有关的力学问题和目前
针对用罗尔定理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问题,从结果表达式、几何意义及坐标系转换等方面分析了构造辅助函数的思路及方法.这将有助于开阔思路,改善教学效果.
渗漏问题是水利工程使用一定时间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水利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的质量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在水利施工程序中录找渗漏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而提升水利施工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公路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影响公路质量的主要内容就是公路的路面
采用2004-2010省级宏观数据,通过建立房价与政府和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Panel 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探讨房价、政府公共品供给与居民人力资本支出的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研
总述了蔬菜纸研发过程中干白菜蔬菜纸的制备,对其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溶解试验和防霉实验。结果表明,此种蔬菜纸可作为食品的可食性内包装,达到了性能
本文以微分散沉淀法为核心,以发展高效低能耗制备轻质纳米碳酸钙的产业化技术为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试验,为膜分散微反应器制备纳米高性能材料建立坚实的基础
<正>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osisbullosa simplex,EBS)其特征是表皮内裂隙和轻微的皮肤损伤后发生水疱,超微结构显示皮肤裂隙发生在基底细胞层或基底细胞层上方。
以梨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单个梨与4层梨果实的振动试验对梨果实的振动特性及其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梨果实的振动响应具有非线性特征,4层梨果实各层的振动特性
采用具有活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KH55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纳米SiO2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以NMMO为溶剂,以纤维素为原料,并向铸膜液中添加改性纳米SiO2,制备改性纳米SiO2/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