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作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关键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本文以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定量分析法,对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展开研究,这对指导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土地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第一,在简明扼要分析的研究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在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布局优化研究的进展,为论文研究的方向和深度提供了依据。
第二,综合分析了支撑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人居环境的科学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为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技术,进行相关因子图层提取,数据转换,多种空间分析,构建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对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价,总结了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和存在的不足。
第四,根据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结果,分析影响当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科学预测了未来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确定农村民点用地布局的原则和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优化布局,并提出四种调整发展模式:整体郊区城镇一体化模式;加强行政村,建设中心村,迁并自然村模式;村庄内部优化调整模式;新村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