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干旱/半干旱区近几十年区域气候变化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ERA-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亚洲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征、降水与大洋暖池气候的相关特征以及研究区的湿机制。结果表明: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剔除季节变化的水汽、降水与三个大洋暖池(WPWP、EIOWP和EP)区在南北纬10°之间区域水汽、海温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干旱/半干旱区降水与东印度洋暖池海温的相关性最好,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的相关性次之,与E1 Ninol+2区的相关性较弱;El Nino区越靠近中太平洋,亚洲干旱区与ElNino区水汽的相关性就越强。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夏季的降水与EIOWPl、WPWP1/2和EP三个大洋暖池四季的海温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亚洲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对EIOWPl的海温变化响应最快(降水变化延后海温变化1-3月),对WPWP1/2区海温变化的响应最慢(延迟4个月)。就季节尺度而言,在El Nino年冬季和La Nina年的夏季,亚洲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都比常年偏多。    分析也表明,近年来由于西风减弱和印度季风的增强,使得更多的印度季风区和东亚季风区水汽被输送到亚洲干旱/半干旱区,是干旱区上空水汽增加,降水增多的原因之一。   研究区高云覆盖近年来减弱,但是中、低云覆盖增加,表明低层的辐合降水量增加;分析对流层项层和低层的温度变化趋势发现,对流层低层温度升高,而顶层温度出现降低的趋势,这种温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加剧对流层内大气的对流活动,有利于形成降水。我们还做了三个控制实验表明,如果海表温度(SST)增加,那么研究区上空的水汽就会随之而增加。  
其他文献
本文以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红壤、黄红壤、黄壤、黄壤性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nic carbon)含量及其影响因子、SOC含量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目前各城市在进行基准地价更新过程中都已建立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监测城市地价的变化。但是基准地价更新工作量大,更新速度较慢;地价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