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呼唤:梭罗生态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戴维·梭罗是西方生态文学的先驱,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他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知和体悟。在梭罗短短一生里,留下了为数不多却是精华的作品,字字珠玑的背后,蕴含着梭罗简单、朴素却本质的生态理念,孤独的抒写背后有着梭罗对绿色的深沉呼唤。梭罗提醒人们,要想真正领会生活的真谛,就要把关注的目光从自身转向自然,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共生性,只有真正懂得了这种关系的共生性,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自然的、世界的困境。在梭罗看来,生态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解读梭罗的思想将有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的透视其现实基础,哲学前提,基本内蕴和理论纷争,也有利于我们客观地分析其实践意义、学术贡献和理论偏颇,更有利于我们清醒而合理地把握其生态思想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图从梭罗生态思想的缘起、梭罗作品中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梭罗主要作品中的生态内涵三个方面,全面解读梭罗作品。独特的生活经历,转型期的社会背景,活跃的思想理论潮构成了梭罗生态思想萌芽并迅速发展成熟的内外因。从生活经历来看,梭罗读书期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东方经典之作的广泛涉猎和纵深研读,从思想上让梭罗对自然的情怀进一步加深。毕业后,有机会从商的梭罗,依照自己对自由和人性的向往,去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河上的漂流、瓦尔登湖畔的静思、缅因森林之行、科德角半岛的触动等生活历程,也成为梭罗生态思想萌芽、发展与成熟的契机。从梭罗四部作品《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半岛》中可以清晰地洞见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首先,在《河上一周》一书中,在游览的历程中,作者置身于自然之外的游览者视角,表明其生态思想发展的早期的核心特点,是关注自然;在《瓦尔登湖》中,作者由社会人到自然人的立场转变,表明其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观点开始形成并深化;在《缅因森林》和《科德角半岛》中,生态系统外延和生态内涵则进一步加深,此时期,梭罗的生态思想已日趋全面和完善。丰富的生态内涵和实践是梭罗作品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广义的生态指的就是一种平衡、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狭义的生态指的是优质的自然环境,本文是从广义上来探讨梭罗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内涵。从归属的领域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态内涵、自然生态内涵、精神生态内涵。社会生态内涵主要集中在对工业科技的过分畸形发展的批判上,自然生态内涵是生态思想的核心部分,敬畏自然,生态整体主义,重返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根本观点,精神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人该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上。梭罗的人文主义情怀,在于给世人展示了绿色生活的理论、实践与字里行间的呼唤。
其他文献
傻子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类特殊形象,他们以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人物画廊里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也出现了许多形态各异
过分抱怨,不良情绪会传染  一项资料统计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到30次,但他们却毫无察觉。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她们下意识的抱怨不仅使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破坏家庭的氛围,往往引发矛盾。很多孩子表示,妈妈的这种抱怨情绪直接导致家庭气氛消极紧张,自己连大气儿都不敢喘,生怕引火烧身。  “感觉在她眼里就没有高兴的事,总是抱怨周围的一切都跟她作对,就连去市场买菜,都埋怨卖菜的故意将烂菜缺斤短两卖
张咏作为宋初三大名臣之一,有着多元化的人格追求。“剑侠”与“书生”、“尚武”与“崇文”、出仕与归隐、“刚直”与“圆融”的多种人格矛盾,和谐统一在张咏身上,遂成就了他的
林逋,宋初著名隐士,以梅花诗闻名于世,后人无论对其人品,还是诗作皆赞赏有佳,然其无心留名后世,诗歌成则弃之,故大部分诗歌遗失,保留且流传下来仅三百余首。各种史料虽对其人、其事虽
作为一种后Grice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Sperber&Wilson提出对Grice理论的修订,将Grice的会话准则归结为一条关联准则。这些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在当
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的性欲也会发生变化。《黄帝内经》中指出,秋天应减少欲望和活动,以使“神志安宁,秋气平,肺气清”。因此,在性生活方面,也要顺应季节变化,适当减少性爱频率,防止两性疾病发生。  对男性来说,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受凉,这会影响到前列腺功能。因为寒冷会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前列腺发生腺体收缩、腺管和血管扩张,造成慢性充血,加重前列腺液的淤积,导致前列腺疾病发作,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