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的姿态估计与人脸识别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654753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和非接触的特点。相比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非入侵性的特点,人脸识别系统应当具有在人不配合、外界条件不受控制甚至任意的情况下识别出人脸特征的能力。由于要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况,这给人脸识别技术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例如由于视角等条件的限制,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与人脸库中的标准图像具有很大差异,从而造成识别准确的下降。尽管许多人脸识别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这些结果都是在理想环境下得到的,仍然不能够满足各种实际情况的需求。在最近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中,姿态变化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许多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研究者的兴趣。一些具有前景的人脸识别方法也相继提出,如固定因子分析(Tied Factor Analysis, TFA)、3D形变模型(3D morphable model,3DMM)、本征光场(Eigen Light-Field, ELF)以及圆锥照明模型等。但这些方法还都存在缺陷,不能完全解决人脸识别中姿态变化的问题。而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要以自然的方式和低廉的代价获取人脸三维数据仍然是比较困难的,这限制了三维模型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由双目立体视觉入手,对人脸模型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三维模型的深度数据,对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尺度特征不变(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算法开展研究。针对尺度特征的128维描述子在关键点匹配时速率低的不足,采用八邻域的特征区域,提取出尺度特征的64维描述子。并将该描述子用于关键点的匹配,提高了关键点匹配的速率。2、利用三维人脸的深度数据对人脸姿态进行研究。利用人脸深度图像,根据微分几何原理和曲面曲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人脸图像曲率最大和曲率最小的点分别作为鼻尖点和比鞍点。利用与深度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提取灰度特征并计算出左右瞳孔的位置。再根据得到的这些特征点,计算出人脸的姿态角,从而达到对人脸姿态的估计。3、利用Gabor变换的幅值信息开展人脸识别的研究。通过统计局部人脸图像的幅值特征,将其级联成人脸的特征向量,并结合零空间判别分析(Null spac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NLDA)对人脸的特征降维和分类,从而对人脸进行识别。该算法充分利用了人脸样本图像中Gabor变换的幅值信息,并且降低了人脸特征维数,增强了算法的鲁棒性。本文通过对人脸三维建模进行研究,利用三维模型的深度数据对人脸姿态进行估计,得到人脸姿态的旋转角。然后将三维模型旋转相应的角度,并投影到二维图像上,与图像库中的标准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既是检察机关履职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但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检察机关和检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频繁发生,有关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面临的高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柜面,该操作风险称为柜面操作风险。柜面操作风险的存在给商
目的比较盐酸氟西汀每日用药与按需给药在早泄治疗中的不同疗效。方法早泄患者84例,随机分成A和B组,每组42例。A组患者每日服用盐酸氟西汀,20 mg/d。B组患者按需给药盐酸氟西
对危害青海云杉的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齿小蠹及东方拟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系统进行研究,并成功鉴定出3种(拟)齿小蠹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光臀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由2-甲基-3-丁
测试一轻钢结构住宅足尺结构模型在环境激励的响应信号,通过频谱分析得到结构模型的自振频率,为验证所得自振频率的准确性对结构模型进行简谐波激励直到其产生共振,进一步分
通过低温焊接影响分析及对策、焊工防护及适应性训练、焊接设备防护及材料管理、预热后热制度、焊接工艺等方面对建筑钢结构低温焊接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建筑钢
目的比较"强精活力汤"与"五子衍宗丸和四君子丸"治疗脾肾两虚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口服中药"强精活力汤"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五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发挥教代会代表作用,对于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基因工程、疾病诊断、药物发现、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发展,对无标识、多通路、快速传感检测技术的需求呈革命性增长。基于微机电技术的生物传感器,集微传感器、微驱动器、微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当前,尽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人数已突破2000万,平均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600多万,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