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研究导师自拟的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6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观察,客观地评价了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本方的临床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选取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肝脾同调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四周;主要疗效观察:(1)腹痛的改善情况,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情况;(2)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证候评分);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3)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本课题共纳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8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按照要求定期复查导致脱落,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了其他药物被剔除,纳入疗效分析病例共6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1)疾病疗效的比较:(1)综合疗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粘液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时,两组的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粘液便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的证候总积分均有显著减少(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1)。(3)单项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身倦乏力症状无显著差异(P值均(29)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上症状均有改善(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症状、纳呆症状、身倦乏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5)。而在急躁易怒症状和两胁胀满症状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27)0.01)。(4)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降低(P(27)0.01)。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值小于0.01,有显著性差异。(5)安全性评价:在本课题研究治疗期间,两组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组药品安全可靠。结论: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治疗后随访复发率低,可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其他文献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等证,因生品燥性较强,临床常炮制后使用。江西作为枳壳道地产区,对于枳壳的炮制加工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常用饮片除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枳壳生品与麸炒枳壳外,尚有2008版《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糠炒枳壳、“樟帮”特色饮片蜜麸枳壳、“建昌帮”特色饮片糠炒枳壳等。传统中医药理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本文意在通过运用加味滋水清肝饮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PD失眠患者,观察患者睡眠、焦虑、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今后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合耳穴压豆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选取57例符合阴虚火旺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患者都来自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29例,对照组有28例。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技术融合,技术融合的本质是数字融合,亦即人类数字化技术的演进。迄今媒体融合最根本的障碍为何,依然是不论体制和机制都有所不同的中国和美国共同面临的第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个具有历史和技术双重积累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尤其是缺乏足够历史纵深感的考察,以及对技术和应用背后更深刻之价值观的理解和洞察,而易于掉入误区与陷阱。如今,媒体融合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