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冗余机械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臂协同、人机共融以及空间在轨作业等非结构工作环境中。多机械臂协同作业以及人机协同作业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并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线的灵活性。此外,冗余机械臂可克服复杂及危险环境所带来的干扰和阻碍,完成人类难以胜任的任务。复杂工作环境所存在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等因素会导致机械臂与环境之间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关节速度突变及硬件损坏。同时,在与障碍物交互过程中,如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冗余机械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臂协同、人机共融以及空间在轨作业等非结构工作环境中。多机械臂协同作业以及人机协同作业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并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线的灵活性。此外,冗余机械臂可克服复杂及危险环境所带来的干扰和阻碍,完成人类难以胜任的任务。复杂工作环境所存在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等因素会导致机械臂与环境之间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关节速度突变及硬件损坏。同时,在与障碍物交互过程中,如果不对环境进行合理建模,机械臂的运动性能,安全工作空间区域及可操作度将会显著降低。此外,机械臂逆运动学及其末端运动规划的求解时间需满足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因此,在非结构环境中进行安全且高效的运动规划需解决障碍物建模,避障逆运动学求解以及末端执行器可行且受约束运动规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受机械臂及障碍物的几何构型,运动学模型及运动状态等方面影响,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基于工作环境的动态信息对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及其末端运动规划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7自由度冗余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求解算法,超冗余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求解算法以及机械臂末端避障运动规划算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应用场景的仿真及物理平台,并以Baxter双臂机器人系统以及哈工大超冗余机器人系统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本文从机械臂的任务空间约束,关节限位约束以及无碰撞约束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牛顿拉普森迭代法和一阶优化法的7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算法,并通过对关节角度矢量进行合理调整来处理雅可比矩阵奇异问题。该算法可根据机械臂指定末端任务和障碍物几何及运动信息反馈计算避障逆解,进而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碰撞。此外,根据Lipschitz连续条件和β-光滑条件给出了算法中碰撞约束因子详尽的收敛性证明,并基于Lyapunov方程对该算法进行了严格的稳定性分析。最后,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和Gazebo机器人模拟器建立了机械臂仿真系统,并通过仿真及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简化逆运动学求解过程,提高算法计算效率,本文通过引入启发式几何迭代法,并基于对超冗余机械臂关节位置矢量进行正向和逆向迭代搜索来解决其任务约束问题,同时基于机械臂关节和连杆间封闭式Minkowski和以及速度矢量转换设计了连杆速度矢量避障调整策略。该算法可避免复杂矩阵计算,有效地减少计算时间,同时基于关节位置矢量的求解过程有效地避免了雅可比矩阵奇异问题。此外,通过利用该算法计算效率高等特点,本文给出了可应用于软体机械臂的避障逆运动学求解方案。最后,建立了超冗余机械臂仿真系统并进行了仿真,以验证所提算法的高效性和通用性,同时还给出了该算法与其他不同逆运动学求解算法详尽的对比分析。针对机械臂末端避障运动规划以及精细操作等应用需求,本文对球面与椭球面间封闭式Minkowski和进行了扩展,引入更加复杂的超二次曲面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运动方程的末端执行器广义避障运动规划算法;同时,给出了椭球面与超二次曲面间碰撞检测方法,并基于蒙特卡洛法设计了复杂曲面外切线的求解方案;基于典型工作环境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扩展,其中主要设置了包括具有多静态障碍物及动态障碍物的两种工作环境;该算法可应用于机械臂末端实时避障路径规划,同时能够处理工作环境的几何及运动信息不确定问题;此外,该算法还考虑了末端执行器和障碍物的平移及旋转速度对安全运行空间的影响;基于平面及三维工作空间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所提算法与其他避障路径规划算法的对比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在解决障碍物干扰方面问题的优势。为验证所提出的7自由度冗余和超冗余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算法以及末端执行器运动规划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基于Baxter双臂机器人系统以及哈工大超冗余机器人系统,设计了7自由度冗余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求解实验,超冗余机械臂避障逆运动学求解实验以及机械臂末端避障运动规划实验等三组共七个实验项目,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了有针对性地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即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厌氧共发酵技术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采用的传统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着技术壁垒,即缺乏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的新技术,又缺乏厌氧工艺参数优化与生物相分段调控相结合的组合调控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应用于该领域的零件逐渐趋向于轻量化、个性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一体化发展。使用传统减材加工工艺对这些零件进行加工制造,其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难以保证零件具备较高的尺寸精度和综合性能。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对航空航天零件进行结构优化和个性化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些特征,尤其是针对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蜂窝类结构零件和功能系统部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对其进行整体制造,在提高构件整体性能的同
碳纳米管膜/纤维是新形态碳纳米管材料。由于其保留了碳纳米管良好的物理属性同时克服了碳纳米管粉体与其它材料复合时易团聚的缺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优异的电学及力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膜及其纤维在复合材料、柔性电极与器件以及驱动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复合材料而言,碳纳米管膜(或称碳纳米纸)轻质及良好的树脂结合性,使其在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以解决碳纳米管粉体难复合,易团聚,复
碳/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大面积防热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复杂的C/SiC复合材料薄壁结构件,其内部存在大量的连接结构,因此表征、分析及评价C/SiC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是整体结构设计、完整性分析及可靠性评价的关键。C/SiC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不同,存在的百微米级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C/SiC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性能。
随着航空结构设计对材料轻量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因其比强度高、耐疲劳、抗冲击等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Nomex蜂窝结构的离散非均匀性,无疑给夹芯结构的力学分析带来了困难;为了简化分析,将蜂窝结构等效成均质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此相关等效参数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Nomex蜂窝复合材料夹芯结构面板的铺层厚度、蜂窝芯层的高度等对夹芯结构的损伤路径和失效模式影响显著。结
光学系统最终性能的实现不单依靠光学设计中像差校正的理论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建造过程中对光学元件位置误差、镜面面型参数误差以及系统稳定性等因素的控制。反射式光学系统通常具有大口径、长焦距的参数特征,且反射镜普遍应用非球面面型设计,公差要求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建造周期和经济成本。因此,探究反射式光学系统误差敏感度机理,实现反射式光学系统的降敏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占60%70%的比例,且在短时间内这种趋势也不会发生改变。我国每年约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循环流化床气化炉术作为一种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对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具有很大的优势。恩德气化炉是一种典型的煤气化技术,由于其具有:可利用褐煤等劣质煤进行气化、气化强度高、不产生焦油及酚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燃气、城市燃气和化工
学校通过有效的"对接、融合、破圈",着力实现项目化学习与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度融合,让项目化学习在高质量学生学习素养培养体系的建构中发挥独特光芒。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的情境和问题促进学生持续、深度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自2018年探索项目化学习至今,始终坚持三个维度的实施准则:坚持项目化学习与学校课程改革并行,坚持全体师生全员参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少年儿童群体,其中近1.8亿儿童居住在城市中。关注儿童权益,创造适宜他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我国人口结构转型关键时期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2016年,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现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鼓励新生人口的生育与抚养。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儿童福利相关基本需求获得不断释放,并对儿童居住生活的物质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
金属纳米团簇及其衍生材料凭借确定的组成结构,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及极强的可设计性等独特优势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光催化剂材料体系,并在光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且仍存在可见光催化活性低、光稳定性差以及材料、反应种类局限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其光催化活性和光稳定性的平衡,并进一步拓展催化剂材料体系和催化反应类型,对于金属纳米团簇及其衍生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