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与农民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以无为县高沟镇为典型案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我们国家近十几年的发展也显现了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让农民生活在惬意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惬意生活的取得中作为主体的农民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活跃的状态。  高沟镇(六、七十年代为姚沟公社)以及基层的大队干部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便顶着巨大的压力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甚至有的大队干部亲自参与到民营经济的发展之中。改革开放后高沟镇政府更是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再加上民营企业家奋发图强终于造就了高沟镇的经济奇迹。在对高沟的调查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这里的青壮年农民,要么在企业里搞生产,要么在外面跑销售。特别是那些销售员,他们不畏艰辛、不怕失败,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业愿望,在他们身上江淮之间其他乡镇农民所普遍具有的保守、怕担风险等落后心态已荡然无存。笔者以为这种积极进取、甘冒风险的精神也是高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对江淮之间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学机制进行一番探讨。笔者之所以要研究乡村发展是因为有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普遍存在的“离乡又离土”的就业模式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村大规模的父母子女离别、夫妻离散以及进城农民工受歧视和农村日常生活的凋敝等等。正如前文所述乡村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高沟农民在这个方面的确为江淮之间其他地方的农民树立了榜样。我们既发现了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集体经济的长足发展可以让乡村经济踏上腾飞之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两种经济增长模式都有它的弊端,那就是这两种增长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农民个性的成长,因为在两种增长模式中农民都不得不过分依赖龙头企业或村集体经济,甚至对企业的创始人产生崇拜和迷信心里。  高沟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主要依托于电线电缆产业集群。而这一产业集群的产生、壮大得益于高沟镇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农民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的增长。正是政府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加上农民思想中现代性因素的增长使高沟镇的经济迅速起飞并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乡村发展路径,笔者以为是江淮之间乡村发展的一种可能模式。笔者在文章中对这种模式只是进行了感性的描述,并没有对其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笔者只是期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增加一种认识问题的角度。
其他文献
白湖农场地处安徽省沿江圩区,现有耕地8 666.7hm~2,围垦近50a来种植业主产稻、麦、油,近几年我场围绕市场抓调整,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累计种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宗族作为乡村社会的管理组织,对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和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资料。以社会学(社会化)、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考察和探讨我国公众信任观的特点及不同特征人群信任观的差异。 第一部分,阐明研究问
经济的发展会反作用于政治,因此我国的政治水平得益于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相应政策的展开也就十分顺利,而以人为本是我国的重要政治纲领,其先进的思想理
期刊
水稻“三超”是在水稻旱育稀植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的一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主要内容是:以优质超级稻品种为前提;以多蘖壮秧为基础;以宽行单(双)本超稀植为核心;以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国家有意识地从私人领域中逐渐退出促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府职能的让渡给予社团组织发展空间,商会作用突显并在地方治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活动积温在2 200~2 400℃,有利于大豆的生长。1 播前准备1.1 良种选用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推广
近年来,随着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其就业难早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了,大学本科毕业多数人都会选择去东部发达城市或是沿海城市,而那些家庭与本科毕业学校所在地均不
期刊
随着有关流动儿童就学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大部分流动儿童不仅可以在流入地进入公立小学就读,同时很多流动儿童在小学毕业后在当地也可以分别被分配到公立或者民办学校继续接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