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物是否对舌鳞癌产生协同抑制效应,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提高化疗对舌鳞癌组织的抑制作用,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首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联合化疗药物是否对舌鳞癌产生协同抑制效应,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提高化疗对舌鳞癌组织的抑制作用,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不同给药时序和给药比例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CI指数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继而采用平板克隆试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Hoechst33342染色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联合给药对舌鳞癌细胞克隆形成、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及其下游调控蛋白Bcl-2和Bcl-xl等的表达对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结果:1.先吴茱萸碱后吉西他滨且吴茱萸碱与吉西他滨的给药比例为2:1时处理两株舌鳞癌细胞所产生的协同抑制效应最强。2.采用最佳联合给药方案处理舌鳞癌细胞后,联合组较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能够明显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和迁移能力(P<0.05),并能增加凋亡(P<0.05)。3.舌鳞癌细胞自身高表达NF-κB p65,即存在NF-κB的过度活化,吉西他滨处理细胞后NF-κB p65表达与对照组细胞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吴茱萸碱能够明显降低CAL-27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而对Tca8113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药物联合后CAL-27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降低。药物联合后细胞中Bcl-2和Bcl-xl表达较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均有降低。结论:1.不同给药时序和给药比例联合吴茱萸碱和吉西他滨所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不同。2.吴茱萸碱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下调Bcl-2和Bcl-xl的表达,增强化学药物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的能力。
其他文献
分析"日"部字的分类,透过研究"日"部字的语义和使用情况,阐述其与汉民族历法的制定、农业生产的经验以及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映出汉民族"天人合一,贵在和谐"的民族心理。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形态结构特征.方法:绝经期妇女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35例,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组织DC形态结构特征.结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对其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碎石的时间、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并研究患者结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是荒漠与半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具有极强的抗旱性,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措施所采用的常用植物,研究其在不同土
<正>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学生感受到归宿感和自豪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打造班级精神文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目的:获得高侵袭性喉癌细胞株,为建立高转移喉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改良侵袭实验筛选出高低两种侵袭潜能细胞亚群,通过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生
本文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乙肝三系检测关系的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和选择本组200例病例均选自本院1988年5月至1991年12月门诊及住院
通过对海西期以来幔源岩石化学成分(特别是高度不相容元素对比值和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对比值)研究并与相邻构造单元(扬子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南缘、北秦岭带、南秦岭带)地幔特
《流浪救助办法》的制定,开启了救助站的法制化进程。治理理论从结构性治理和功能性治理两方面完善了救助站制度,对救助站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救助站应亟需完善,加强政
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引入了公允价值,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不仅要基于估值理论,关注公允价值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