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起,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范围不再局限于环境领域,而是演变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研究、外交关系等众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工党霍克和基廷政府执政时期(1988年-1996年),这一时期里澳大利亚在世界气候变化合作上发挥了领军作用。气候变化的关注源于1988年多伦多会议的召开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建立。多伦多会议提出了“多伦多目标”,要求与会国将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88年下降20%。一年后,工党霍克政府批准“多伦多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成各国重视该问题上发挥了领头羊作用。20世纪90年代前期工党基廷政府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要小于霍克政府,但在世界各国中仍处领先地位。基廷政府率先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因为采取的控制气候变化的政策以自愿为主,没有强制性,导致政策成效不大。第二个时期为自由党国家党联合执政的霍华德政府时期(1996年-2007年)。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政府对待气候变化比较消极,不仅不关注,不配合国际社会做出的努力,还以国家利益为理由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两个未签署《议定书》的发达国家。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业游说团体的影响,政府政策为化石燃料工业利益服务。虽然在执政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措施,但为时已晚,霍华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受气候变化影响竞选失利的领导人。第三个时期为工党陆克文和吉拉德政府执政时期(2007年至今)。陆克文一宣誓就任即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兑现了竞选时的承诺。同时他积极引领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方面实施一系列举措,以期重塑澳大利亚的领军形象。吉拉德政府执政以来澳大利亚发生了众多极端气候事件,民众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敦促政府进一步采取遏制气候变化的措施。吉拉德对发电厂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计划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碳税。本文将着力阐述上述三个时期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策略的制定,并分析这些举措所引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