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的文学真实现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m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多年来,创作风格一直在求变,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展现。阎连科这些年来从未停止过对作品创新的尝试,在批评界认为其作品愈来愈“荒诞”的时候,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虽然自嘲是“现实主义的不孝子”,但作者仍近乎固执的坚持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创作。他提出的“神实主义”便是对自己所坚持的现实主义真实观的继承与创新,在他看来被生活表面所掩盖的“内真实”才是作家应该去表现的真实。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研究阎连科的文学真实观,首先,其文学真实观属于其文学观的重要一环,通过简要叙述其文学观的形成因素入手,便可看出其早期经历对其日后的“真实观”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与土地、外国文学影响这些方面。其次是阎连科针对现实主义创作对“真实”不同层次的划分与评价。通过阎连科的读书笔记、演讲集和评论集中可以看到他不仅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对文学创作给予深切关怀的“批评者”。他根据真实性反映现实的程度将现实主义划分为四个层面:控购现实主义、世相现实主义、生命现实主义和灵魂现实主义。第三部分是对阎连科的“因果与故事”关系的分析,阎连科将故事的因果关系与真实进行了划分,有外因果的外真实,零因果、半因果、内因果的内真实,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文学流派与真实的关系上,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中的真实性原则统一起来评介。最后一部分是对阎连科文学真实观现阶段理论成果“神实主义”的叙述,分析作为内真实的“神实主义”是如何以谎言传达真实、以荒诞抵达真实的,去探析“神实主义”是否能为当下疲惫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另一种出路。
其他文献
《蜀方言》是清代学者张慎仪所著的一部记录四川方言词语的词典,所记录的范围较广,以成都地区的方言为主,兼采四川其他地区的方言为辅。这些词语是活跃在四川人民生活中常用的方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成熟的标志。前人虽对此理论有所研究,但仍有进一步挖掘的理论空间。本文主要论述四个问题: 其一、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是深刻的。
计算机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起步的年轻科学,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二者的结合使语言学得以向纵深方向发展.该文以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话为例,探讨了计算机辅助汉语方言研究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