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铁薄膜及其吸附的酞菁氧钛分子的STM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超薄的氧化物薄膜以不同于其块体和厚膜的特性,拥有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从而在高介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多相催化和分子纳米技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外延生长的薄膜中原子位置相对于衬底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表面性质周期变化的纳米模板,导致表面势、表面偶极矩、表面功函数等电学性质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的纳米模板可以调制分子或团簇的吸附位置和电子态。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研究了Pt(111)单晶表面上氧化亚铁(FeO)极性薄膜的生长,尤其是双层FeO的结构和电子学性质,及其做为纳米模板调控极性TiOPc分子选择吸附的特性;我们还研究了该分子在单层FeO纳米模板上形成的离散分子转子阵列,并结合理论计算解释了阵列中的分子转子呈现两种旋转速率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Pt(111)表面上沉积的Fe层进行高温氧化(900K),得到了规整的FeO薄膜,我们首先研究了双层FeO薄膜的结构。根据双层FeO薄膜的原子分辨STM图像,我们提出了双层FeO薄膜超结构对应的原子结构模型,在第二个FeO双原子层结构中,铁和氧的化学原子数不再是严格的1:1化学配比。由于两个FeO双原子层之间的原子堆积关系的不同,导致双层FeO总偶极矩在表面存在周期性变化,从而调制极性TiOPc分子的吸附位置与取向。这种模板的调制特性将有助于在纳米尺度构筑分子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潜力。(2)我们还发现随着FeO薄膜厚度的增加,体系的表面功函数会连续地减小。通过对该薄膜原子堆积结构和电负性的分析,我们解释了的功函数减小的原因。双层FeO薄膜在正、负偏压下的STM图像差异显著,并且扫描隧道显微谱(STS)反映出随着功函数的减小,双层FeO薄膜载流子注入势垒发生显著的变化,致使体系电导率与电流方向直接相关,具有明显的二极管整流效应——电子注入势垒减小,空穴注入势垒增大。我们利用隧道结能级示意图定性分析了载流子注入势垒变化的原因。(3)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结果还显示TiOPc分子倾向吸附在单层FeO薄膜的FCC区域,进而形成规则排列的分子转子阵列。沉积在FeO表面的TiOPc存在氧原子朝向FeO平面和真空两种相反取向的吸附构型。正是由于在吸附构型上的差异,分子与衬底的相互作用就会有所区别,导致分子旋转势垒的不同,这两种分子构型的分子也就表现为不同的旋转速度的分子转子。最后,我们结合DFT计算探究了这两种分子转子的很多基本特性,确定了这两种旋转速率的分子转子对应的实际几何吸附构型,并具体解释了产生旋转速率差异的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数学机械化思想,以符号计算软件为工具,研究了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求解问题,提出和改进了一些求解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方法,并在符号计算系统Maple上予以机械化实现。同时讨论
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洲及非裔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族裔文学国
蚕丝是由家蚕生产的外层被覆丝胶蛋白的高分子丝素蛋白纤维,目前主要用作缫丝工业和丝绵被加工业的原料,在缫丝工业和丝绵被加工业中存在两种不容忽视的副产物—丝胶和蚕蛹。
根据天津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MSW)的构成与其含量,主要进行填埋气焚烧S1、填埋气发电S2和焚烧发电S3 3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应分析.
蛋白质在核糖体被翻译出来后通过转运在细胞内的区室形成特殊定位和极化分布,这对于蛋白质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新型标记技术和成像策略的出现能够直接观察到细胞内蛋白质
通过微波提取异株荨麻得到荨麻多酚,以芦丁、维生素C为对照,研究了荨麻多酚对O2^-·、·OH、H2O2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荨麻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是一种
执政成效是指执政党执掌政权后,在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上,在党执政理念指导下,利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执政资源,选取适当的执政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执
高端童装近年以来成为热点,高涨的奢侈品童装市场和社会需求让众多品牌开始投去目光。伴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奢侈品童装品牌在品牌文化、产品设计、媒介传播中都体现出整合营
<正>"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偶然间读到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这句话时,我便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它。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时常在想:如何才能不辜负每一个与我
<正>近期,学校开展语文教学优质课选拔赛,笔者应邀做评委。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较多的课堂呈现"跳跃式"教学。所谓跳跃式教学,就是指讲解课文时,课文的前自然段不讲而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