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病毒由单链的负股RNA构成,隶属于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可以导致禽类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疾病,并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经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威胁畜牧产业。尽管如此,新城疫病毒也被发现对人类一些疾病就有治疗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新城疫病毒的溶瘤特性。新城疫病毒作为溶瘤因子的应用已经在黑色素瘤、结肠癌、肾癌的治疗中作为辅助性免疫治疗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是当哺乳动物细胞遇到环境压力时可以迅速形成一种可逆的动态结构,它能够将细胞中的起始复合物的聚集到一起,从而降低细胞整体的翻译速率。应激颗粒作为一个临时储存库来存放这些复合物,而当压力刺激解除时,这些翻译复合物可以迅速被释放并恢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恢复细胞内稳态。应激颗粒的形成可以促进细胞在压力环境下的生存几率,尤其是当病毒感染细胞时,应激颗粒的产生理论上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防止其他细胞受到侵害。然而作为需要完全依赖宿主翻译系统完成自身复制的专性寄生的病毒,也有许多病毒进化出了相应的机制抵制细胞的应激颗粒对翻译水平的调控。应激颗粒除了在降低细胞翻译水平发挥作用以外,也被证实与细胞中先天性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以及肿瘤细胞中mTORC通路的超活化的抑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对应激颗粒的两种标志性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其形成途径中蛋白磷酸化水平的WB检测,旨在验证新城疫病毒是否能够诱导HeLa细胞产生应激颗粒,并且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检测验证新城疫病毒与应激颗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可以诱导HeLa细胞产生应激颗粒,并且在病毒感染的进程中应激颗粒持续性存在于细胞之中,这种情况目前仅在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感染过程中有报道。为了进一步验证应激颗粒的产生对新城疫病毒复制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又通过设计干扰RNA抑制应激颗粒的产生,从而检测病毒的复制水平,及病毒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扰了应激颗粒形成之后,病毒的滴度、病毒蛋白的复制水平以及病毒蛋白mRNA水表达平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应激颗粒的形成有利于新城疫病毒在HeLa细胞中的复制。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探究新城疫病毒诱导的应激颗粒的一些成分,尤其是与先天性免疫相关的某些模式识别受体及重要接头分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荧光定量方法,分别检测了应激颗粒与RIG-I、MAVS及Astrin的共定位情况以及对下游干扰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新城疫病毒的溶瘤特性与应激颗粒之间的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结果表明,应激颗粒不但包裹了病毒的NP蛋白,还包裹了RIG-I、MAVS、Astrin等先天性免疫相关蛋白,并且在应激颗粒中还可以检测到dsRNA的存在。然而,干扰了应激颗粒之后细胞内的干扰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与病毒的复制水平保持一致。本实验旨在证实新城疫病毒可以诱导HeLa细胞产生应激颗粒,并且其产生有利于病毒的复制,而其他先天性免疫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和接头分子虽然被包裹在应激颗粒之中,但其对下游干扰素的产生的影响并不明确。目前已知SG在许多层面上都与先天性免疫相互关联,并在肿瘤细胞的生存与凋亡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于应激颗粒的研究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在抗病毒治疗中具有价值的广谱的作用位点,并对肿瘤的治疗提出十分有利的建议。与此同时,新城疫病毒虽然是危害禽类的一种病原,但其却能够人类的肿瘤细胞上能够有效的复制,并且具有溶瘤的能力,表明其在某些机理上存在着拮抗肿瘤细胞的能力。本实验就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提示了新城疫病毒很有可能通过应激颗粒与Astrin的相互作用来拮抗Astrin的缓压作用,从而发挥其溶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