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以昌吉州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也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的污染和破坏。城镇发展的生态化需要城镇体系建设的生态化,生态规划的成熟发展,可以为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步骤、编制技术体系注入生态文明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不影响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得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充分调控区域空间资源的利用,促使城镇体系的发展转向生态化,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城镇体系规划中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学理念落实于城镇体系规划的全过程,使生态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并最终服务于城镇体系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  首先,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研究生态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其次,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两个方面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的生态作用,借助GIS平台,在分析了城镇体系生态适宜性、制定了城镇体系空间管制分区及其策略的基础上,优化布局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等内容,改进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能使生态规划方法与城镇体系规划方法得到融合的路径;最后,以昌吉州城镇体系为例将理论研究予以实际应用,为城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其他文献
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特殊区域,产业集聚区具有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以广东近几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的新产业集聚区为对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数学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
本文结合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重庆市江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实践,简要回顾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实践和经验,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特别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而在当今,城市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
本文以湟水流域为研究样区,从复杂地形区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入手,针对中等分辨率的 Landsat8 OLI影像特点,探讨基于面向对象方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提取技术,寻求一种可服务于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加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开发
本文是在曾志远先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POT图像信息提取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识别与监测研究”资助下,对彩色图像主导颜色的提取及从属颜色的归并、归并后图像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