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管场致发射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f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碳管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质,可以作为优异的场致发射体材料.随着真空微电子学和场致发射技术的发展,纳米碳管可能继金属和金刚石发射体,成为冷阴极场致发射器件中主要的阴极发射材料.电化学阳极氧化法是一种方便、廉价而独特的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该论文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薄膜和多孔硅薄膜,利用交流电化学法和真空蒸发方式分别在多孔材料的孔道内沉积了Fe/Ni催化剂颗粒,然后采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在700℃催化裂解乙炔分子制备了多壁纳米碳管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氧化铝膜由底部的阻挡层和上部的多孔层构成,其多孔层由密集排布的六角棱柱形孔构成,孔彼此间平行,与样品表面垂直,孔径范围为50mn-200mn;多孔硅是由许多沿垂直于表面方向延伸的柱形孔构成,多孔硅的孔径范围在1-4μm.分析表明,采用热CVD制备的纳米碳管由于纳米碳管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催化选择性和模板孔道的限制作用,其管径比较均匀,纯度高,取向性较好.纳米碳管的直径约为50-100nm,管长约为1-10μm.以模板法制备的纳米碳管阵列为场发射阴极,我们设计并制作了纳米碳管场发射真空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样管,进行了场致发射实验.呈线性的Fowler-Nordheim曲线证明了纳米碳管的场致发射,开启场强均为3-4V/μm,发射电流以密度为300μA/cm<2>时,在10个小时的测量时间内,归一化发射电流密度平均波动范围小于10%.为了制作大面积纳米碳管场致发射阴极,该论文中采用丝网印刷法在ITO玻璃基底上制作了纳米碳管字符阴极,并且在动态真空系统中进行了二极和三极结构的场发射实验.在二极结构中,阳极荧光屏可以看到明亮稳定的字符图象,开启场强小于3.5V/μm,发射电流密度可达2mA/cm<,2>.三极结构中,测量所得的I-V曲线表明了栅极的调制作用,开启电压低于3V/μm,通过改变栅极电压可以改变阴极发射电流对栅极的透过率,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接收到的电流可以达到整个阴极发射电流的70%以上,有效的减少了栅极对电流的截获.
其他文献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原产我国的热带名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但龙眼果实采后极易发生果肉自溶。果肉自溶是限制龙眼长期贮运、导致货架寿命短及降低果
丘水生老师提出的混沌吸引子细胞模型理论(一种周期轨道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混沌运动的机理,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又提出了一个混沌吸引子存在定理.该定理在可实际应用性上有明
该文讨论了超短波(30~88MHz)天线工作时使用的多路耦合器的设计方法,研究设计了其中的关键部件.文中探讨了适用于跳频电台可调滤波器的实现途径.应用滤波器设计理论,综合设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是在尽量提高频谱利用率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作为一种频谱利用率高,抗码间干扰能力
我想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人类重大的时代变迁首先由科技创新引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创
该论文分析了造成PON没有安全性的原因和可能被攻击的方式,利用现有的网络加密技术(如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等),对PON存在的安全问题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方案.针对PON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Ⅰ型糖尿病(TypeⅠDM)、Ⅱ型糖尿病(T2DM)、其他特殊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严重影响着我国人口健康。由于该病毒为“非溶细胞”性病毒,且病毒感染后不能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故HBV感染后常易造成对宿
全球约2/3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其中约10%会致病。现已确认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