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根据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结果治疗培养阴性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疗效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测序结果的靶向抗生素方案治疗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验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鉴定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致病病原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假体关节感染患者有97例,其中27例患者培养结果为阴性。在27例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有13例在2017年6月之前入院并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将其归类为EA(Empirical Antibiotic,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组,其余14例在2017年6月之后入院并接受了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测序结果的靶向抗生素方案,将其归类为TA(Targeted Antibiotic,靶向抗生素治疗)组。比较了两组的短期感染控制率,抗生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费用。结果:EA组中的两名患者因初次翻修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而进行了清创并延长了抗生素治疗的时间。TA组未观察到感染复发。但是,两组之间的感染控制率没有显着差异(83.33%vs 100%,P=0.217)。EA组(6例)的抗生素相关并发症病例多于TA组(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7)。EA组获得的抗生素费用为20,168.37元(3236.38–45,297.16),高于TA组(10,164.16元,2959.54–16,661.04,P=0.04)。结论: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结果的靶向抗生素治疗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是鉴定与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致病微生物的可靠工具。第二部分:宏基因组三代测序技术检测人工关节感染病原菌的初步研究目的:病原学诊断对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尽管培养方法是PJI中病原学诊断的基础,但假阴性结果经常发生。ONS(Oxford Nanopore Sequencing,牛津纳米孔测序)无需培养即可快速检测临床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核酸,并提供有关其相关AMR(Antimicrobial Resistance,抗菌素耐药性)信息。方法:为了评估mONS(Metagenomic Oxford Nanopore Sequencing,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从PJI样本中检测病原体的能力,纳入于我院生物样本库内根据改良的MSIS(Muscular 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骨骼肌肉感染学会)标准明确诊断髋、膝关节PJI 9例患者,共15个骨关节样本。并对其同时进行了mNGS(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mONS。然后使用内部开发的生物信息学管道分析从两个平台生成的测序数据,以进行病原体鉴定和AMR检测。结果:15份标本均培养阳性。ONS从12例培养阳性样本中均检出与培养一致的病原菌,平均测序时间为14.3h。ONS未能在3份样本中检出与培养一致的病原菌。mNGS从15例培养阳性样本中均检出与培养一致病原菌,平均测序时间为14.3h。对于AMR分析,mNGS测序从三个样本中检测到三个AMR读取,平均覆盖率为66.20%,mONS从五个样本中检测到331304个AMR读取,平均覆盖率为99.99%。ONS检出的原始病原列表中的可疑背景微生物种类与mNGS显著不同。结论:我们初步证明了mONS可直接从PJI样本中快速,准确检出病原菌,但ONS的病原总体检出率低于传统培养及mNGS。ONS对硬件设备要求相对低,在不具备NGS检测平台的医疗机构中,ONS可作为培养方法的补充,快速检测PJI的病原菌及耐药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是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临床决策上术式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ACDF与LAMP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矢状位平衡的比较,分析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中疗效的差异性,并对颈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ACDF或LAMP共73例多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的变化与肿瘤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基线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 CRT)结局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及分析了在2010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NDUFC1在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项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们首先研究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NDUFC1表达水平以及NDUFC1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能力等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运用凋亡蛋白抗体芯片和蛋白印迹实验探究NDUFC1对胶质瘤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为了确定NDUFC1表达在胶质瘤中是否发生改变,我们首先通过对177个病理证实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与Visitag模块AI(Ablation Index,消融指数)指导下量化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种消融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共248例,其中术后失访18例,实际共纳入2
研究目的:通过此项Meta研究,评价对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淋巴结清扫是否能提高预后生存率,并探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期间Pubmed,Em 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文献要求为将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治疗分为LND(+)及LND(-)两组,并比较两组结果对预后影响的区别。文献纳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
目的:由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罕见,对这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27例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了高低级别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状态、围手术期结果、病理结果以及远期预后。结果:(1)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脊髓星形细胞瘤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术前术后McCor
背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以髓系细胞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和增殖失控为特点,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复发与耐药始终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障碍,而AML的复发与耐药与骨髓微环境息息相关。前期研究发现发现残留于骨髓微环境中的AML细胞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术后腰椎曲度大小与邻近椎间隙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0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由同一主刀医师应用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47例,随访至2020年12月,随访时间2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临床和基础两种方案,从超声诊断与表观遗传学分析两个方面对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技术(Vitrified-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ation,VBT)助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并
目的:影像学不确定的肾脏肿块的术前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研究旨在阐明肾脏肿块中影像学浸润性特征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并探讨其对术前诊断和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2016年间在两家大型医疗机构行高质量的腹部或肾脏CT/MRI平扫+增强扫描发现肾脏肿块的1174位患者。排除了双侧肾脏肿块、CT/MR图像模糊以及影像学高度考虑为良性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复习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