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马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尤其是对脑的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的损伤会导致瞬时记忆出现功能障碍,主要影响的是新的记忆形成而对以往的记忆影响不大。大脑缺氧时,海马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癫痫主要的病灶也是位于海马,慢性癫痫发作可损伤海马。在阿尔茨海默病、脑炎等疾病中海马也极易受到损伤。谷氨酸是大脑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过多释放可以引起神经元的过度兴奋,造成神经元损伤或者死亡。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等疾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谷氨酸产生的过度兴奋,这可能损伤到海马神经元。中药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川芎嗪可以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疾病如脑缺血,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来发挥作用的,尚需进一步去验证。因此,本实验以体外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的作用和机制。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谷氨酸(Glu)损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及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加入1mmol/L谷氨酸制作神经元损伤模型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盐酸川芎嗪溶液共同孵育12h后,加入1mmol/L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20min,作为川芎嗪保护组。分别观察各组神经元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活力的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表达乙酰胆碱酯酶(AchE)情况。结果川芎嗪能有效的提高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其存活率相对对照组提高了28.78%(P<0.01);川芎嗪的最适宜浓度是10μmol/L。以1mmol/L谷氨酸作用于培养的成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表现为突起减少,折光性下降;MMT显示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应用10μmol/L川芎嗪后可改善因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形态的改变,可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活性(P<0.01),降低因谷氨酸损伤引起的细胞内LDH的过度释放(P<0.01);细胞AchE免疫组化结果:川芎嗪保护组的灰度值明显低于谷氨酸损伤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川芎嗪对正常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有促进作用,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提高体外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其最佳浓度是10μmol/L。(2)川芎嗪可明显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可改善因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死亡,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其可能的机制与川芎嗪可以稳定细胞膜,促进细胞膜完整,阻断谷氨酸的进一步损伤有关。(3)川芎嗪可拮抗因谷氨酸毒性作用引起的神经元功能受损,可改善神经元合成和分泌乙酰胆碱酯酶,改善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功能下降,对抗谷氨酸毒性引起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死亡。
其他文献
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经济的发展,闽北城镇化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小城镇建设问题也突出,城
船舶维修保养问题作为航运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船舶维修保养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航运事
以一个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零售商和风险中性的供应商组成的两阶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设计问题。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并利用Loss-averse对
为探究茶多酚对宰后牦牛肉成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介导的线粒体细胞凋亡级联反应及对肌肉嫩度的影响,以经茶多酚处理的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对照组和茶多酚处理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性质、收益管理机制的内涵、框架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实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机制建设的现状,提出完善行政事
伪距测量是GPS接收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接收机定位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伪距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接着详细分析了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数学模型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桥梁工程在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逐渐提高,对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其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
<正>闽南文化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闽南文化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但是什么是闽南文化却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人认为,闽南文化是一种大陆型文化;有的人却认为是一
会议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和睥脏及外周血液的氧化损伤、对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和遗传毒性作用。方法:选用90只雌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围海造地与港口、码头等水工项目的增多,大砂袋围堰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工程应用上愈发增多。但由于对砂袋围堰的破坏模式认识不清与计算理论的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