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老人调解制度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解历史久远,传统调解包括民间调解、官批民调和官府调解三类。民间调解又可细分为乡里调解、宗族调解和亲邻调解,其中乡里调解是一种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调解制度。老人调解亦属于乡里调解,是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的最主要方式,并被《教民榜文》规定为一种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虽然榜文后来被废除,但是这种半官方性质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被民众所认同,并且其精神一直被沿用至今。老人调解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依据其自身在民间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理解,并总结了历代的治乱兴衰后而创设的一种基层社会管理制度。本文在整个明代的大背景下,考察了老人调解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开篇首先深刻地剖析了老人调解制度的基础。朱元璋设立申明亭,由本里百姓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纠纷的解决,以此“申明教化”。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老人调解制度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依据相关史料,通过对老人调解主体、纠纷解决范围、纠纷解决基本原则以及纠纷解决的实施情况等方面来对老人调解制度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主要是剖析了不同时期老人处理纠纷作用的变化。最后一部分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明初基层社会老人调解制度的特点与价值。明代老人调解制度实质上统治者是利用基层社会德高望重的老人,通过他们的威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处理民间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引导社会风气,稳定基层社会,以达到国家权力的向下延伸。本文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从法律上说,和谐社会就是权利主体处于相互协调状态,纠纷得到较好的解决。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本文研究的正是在纠纷发生时如何去解决纠纷,稳定社会。
其他文献
复杂控制系统难以建立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文章给出了其描述模型,讨论了被控对象的静态属性设置与动态特征状态识别两个基本问题,简述了仿人智能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原则,为解决
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在对在对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现实性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以中观的视角作为研究和论述的指针,既不停留在宏观意义上研究对象的价值性、必要性,进行泛泛而谈,也不沉溺于研究具体的个案解决措施。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理性研究方法的运用之下,以更好地发挥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的预期功能为皈依,以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本身为主体和透视的“焦点”,在深刻把握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考核
行政裁量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意味着对行政裁量控制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内控制研究。透过众多社会热点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体引导下的社会舆论,能够积极反应行政裁量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问题,加强行政裁量权行使的民众基础,以此指引行政裁量活动良性发展。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研究分析,也使我们认识到新闻媒体对行政裁量产生的双面效应,即新闻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对行政裁量活动产生了裁量滥用、裁
2008年肇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使得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各国政府重视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金融监管法律和金融服务法律,并专门颁布了有关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
根据互相啮合的一对齿廓高阶接触要求,确定媒介齿条产形轮齿廓所应满足的条件,使互相啮合的共轭齿廓达到4阶接触.并研究了这种媒介齿条齿廓齿形曲线的构造方法.
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出现了新契机、新形式,又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高校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新特点,研究新对策,出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