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其理论的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此标准实施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角,必须首先重塑自身角色。只有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走向新课程教育传播者,才能给课程改革乃至整个素质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全新改变。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是规定普通高中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是高中教育新课程的灵魂,又是国家意志在课程领域的一种体现。 纵览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史,要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必须首先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教育改革,主动地逼近现代教师角色。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教师角色重塑的研究。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相继出台,试验教材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为了解和掌握现未使用试验教材的普通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和角色重塑状况,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化教师角色研究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真实的依据,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供动力支持,笔者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一所颇具代表性的普通高中进行了为期6个多月的问卷、访谈和随机性观察,并结合文献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西平高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不合格,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10年。具体表现为:1.在教育观念方面,83.4%的教师仍囿于传统的教育思想;2.在教育传播方面,84.5%的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3.在信息解读方面,88.7%的教师仍缺乏辨证的理性思考;4.在教育科研方面,87.2%的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和技能严重缺失;5.在终身教育方面,85.4%的教师“一纸文凭定终身”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使教师走近新课程标准,重塑现代教师角色,必须从根植全新教育理念、创新教研活动形式、采取恰当管理举措,建构先进领导团队、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