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质炭对黑土养分、微生物群落及代谢活性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作为我国肥力最为丰富的土壤,由于近年来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又因为超量施肥造成了土壤中氮磷大量积累,加剧了土壤面源污染的发生。生物质炭因其对环境友好、可再生、并且具有吸附性等特点成为修复东北黑土的第一选择,但生物质炭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物质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为了弄清生物质炭对黑土肥力的作用,为生物质炭在黑土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试验与高通量测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生物质炭的施用量为0、1.2%、6.0%不同处理,主要探究施入生物质炭后黑土养分、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酶活性、细菌、真菌的群落组成、几种与氮磷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物质炭的施用对黑土养分影响显著。施用三种生物质炭均可提高黑土中pH、有机质(SOM)、速效钾(AK)的含量,除松木生物质炭处理外,其它两种生物质炭的施用均可以提高黑土速效磷(AP)、全磷(TP)、全氮(TN)的含量,不同生物质炭对黑土pH、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磷、全氮的影响力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而三种生物质炭的施用均可以降低黑土中碱解氮(A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含量。不同生物质炭对黑土中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影响力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
  2)生物质炭的施用对黑土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显著。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松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生物质炭的施用可显著提高黑土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的活性,三种生物质炭的影响力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当生物质炭的施用量为1.2%时可显著提高黑土中性磷酸酶的活性,三种生物质炭的表现力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多酚氧化酶与土壤的腐质化程度呈负相关,其值越低,腐质化程度越高,三种生物质炭的施用均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施用1.2%松木生物质炭处理除外),三种生物质炭的表现力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
  3)生物质炭的施用对黑土细菌群落组成有着显著影响且显著提高细菌种群多样性。三种生物质炭施用后在黑土中共检测到17种已知细菌门,其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三种生物质炭均提高了黑土细菌多样性,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AN、NH4+-N、NO3--N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
  4)生物质炭的施用对黑土真菌群落组成有着显著影响且显著提高真菌种群多样性。在三种不同生物质炭处理的黑土中共检测到5种已知真菌门,其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真菌属主要包括耐冷真菌属(Geomyces)、镰刀菌属(Fusarium)、腐质菌属(Humicola)、毛壳菌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三种生物质炭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黑土真菌多样性,三种生物质炭的表现力依次为:稻壳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松木生物质炭。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施用生物质炭后影响真菌群落的环境因子主要为pH和SOM。
  5)生物质炭的施用可显著提高黑土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固碳菌(cbbl)、反硝化细菌(nosZ)(1.2%稻壳生物质炭处理除外)的基因丰度。不同的功能基因对不同生物质炭的响应不同,AOA、解磷菌(gdh3)基因对玉米秸杆生物质炭的响应显著,AOB、cbbl基因对稻壳生物质炭的响应显著,nosZ基因对松木生物质炭的响应显著,三种生物质炭对固氮菌(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小。
  6)生物质炭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影响其群落组成、代谢活性及生态功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以及连作年限逐渐增长,根结线虫已成为当前设施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对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由植物寄生性线虫造成的损失全球每年可达1000亿美元,其中由根结线虫造成的损失高达70%。阐明以番茄为代表的蔬菜根结线虫抗性机制,解决限制我国设施生产的瓶颈之一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剖析番茄对根结线虫的响应机制,运用分子、生理生化和环境调控等方法提高番茄对根结线虫
学位
通过商都县海卜子果园8年生金红苹果树单位干截面积不同留果量的田间试验,进行与负载量相关生理因子的测定分析及生长发育调查,结果得到: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发育枝、无果短枝和有果短树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发育枝叶片的Pn、可溶性糖含量稍有升高,短枝叶片的Pn、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各类枝叶片的淀粉含量均下降;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各类枝叶片的MDA含量增加,Z、GA和IAA含量下降,ABA含量增加,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时间长,空间范围广且对人体毒害作用强的特点,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环境问题。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于保障农产品产量和人口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本较高,难度大,且有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因此,研发环保可持续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新型土壤修复材料——砒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其对溶液中Cd吸附性能和机理的基础上,探究砒砂岩在
学位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用作塑料薄膜等的增塑剂,在化肥农药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广泛应用。由于PAEs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及潜在的“三致”毒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西北旱区的小麦生产中,广泛采用覆膜栽培来保障粮食产量。地膜的大量投入及残留,给土壤—农作物系统带来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风险。研究覆膜条件下PAEs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迁移,对耕地土壤保护及粮食安
学位
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田土壤镉(Cd)污染已经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巨大威胁。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针对轻中度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已成为当前国家的重大需求。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轻中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淹水灌溉对实际Cd污染土壤上水稻Cd累积转运的影响研究,以期探明降低水稻Cd累积的淹水关键时期及其影响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会给杂草可持续治理、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国是水稻(Oryza sativa L.)种植大国,秸秆来源广,利用其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杂草,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  研究以化感水稻PI312777(PI)和非化感水稻Lemont(LE)为材料,分析秸秆还田后化感物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
学位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地域广阔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该区的国土资源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该区水土流失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该区的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本论文采用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同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人工种植植被条件下,黄土坡面径流小区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强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在降雨初期迅速增长,随着降雨时间的延
学位
为阐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在玉米上的农学与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两种典型土壤类型开展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条件下玉米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内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比较了花前花后干物质累积与氮素吸收的比例差异,评估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与表观损失状况,并深入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内NH3挥发与N2O排
学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占比大,磷肥利用率低。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区域降水量少、土地干旱。水分、养分亏缺成为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能够适时供应养分,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的目的。本试验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水磷耦合方式及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
学位
聚磷酸铵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磷肥,其具有螯合能力强、缓效性好、吸收利用率高等特点。而目前我国仅有少量聚磷酸铵生产,并且还处于产品研发和完善的阶段,而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较少,并且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在作物上的施用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土壤培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聚磷酸铵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情况及在玉米和花生上的施用效果,为其在田间作物上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