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难溶性中药吸收机制及其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方便的给药方式,但难溶性中药普遍存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影响了药物疗效,也造成了大量药物资源的浪费。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具有良好药理活性但溶解度低,口服吸收差的中药单体和和中药有效部位,分别为斑蝥素,蕃荔素有效部位和菠萝叶酸有效部位,系统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并从离体(Caco-2细胞模型),在体(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和体内(生物利用度考察)不同角度对其吸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药物的理化特性和吸收特点,采用不同制剂手段,从提高药物溶解性、增强透膜性或是延长体内吸收部位滞留时间等途径,促进药物释放和透膜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为难溶性中药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并首次将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引入到中药透膜吸收机制的研究中,从基因水平考察药物及其制剂的透膜吸收机制,对参与其吸收过程的的蛋白表达基因的变化进行整体性评价,对中药多组分整体生物效应吸收机制进行了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的探索性研究。   第一部分为斑蝥素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在前期对斑蝥素溶解性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重要理化性质研究基础上,针对斑蝥素水溶性差和透膜吸收能力差的问题,分别制备了斑蝥素固体分散体(CA-SD)和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A-SLN)两种给药系统,均显著提高了斑蝥素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了斑蝥素PEG4000固体分散体,斑蝥素的溶解度提高到176.78±1.8μg/mL(1.98倍),并且减轻了对胃黏膜的刺激性,体外释放迅速,大鼠口服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95.4%。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量为13.28±0.12%,包封率为93.83±0.45%,粒径为521nm左右,溶解度提高到147.33±1.8μg/mL(1.65倍),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50.8%,且表现出缓释效果。   第二部分为蕃荔素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制剂研究及评价。以annonacin、annonin-Ⅵ、squamocin和cherimolin-1四种成分为指标成分考察蕃荔素的理化性质,含量分别为总蕃荔素有效部位的3.2%,8%,38%,and9.2%。结果显示蕃荔素在强光照、60℃以及高湿度条件下均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在100℃下,4种指标成分12小时后均降解到了30%下;4种成分的溶解度均小于lμg/mL,属于极难溶性物质。针对蕃荔素内酯化合物水溶性极差,外观性状差(油状粘稠状半固体)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蕃荔素PEG1500固体分散体,均显著提高了蕃荔素中指标成分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且制剂外观良好,易于准确计量。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考察了制剂在体肠吸收特性,结果显示蕃荔素固体分散体制剂在大鼠小肠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   第三部分为菠萝叶酸吸收机制及其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菠萝叶有效部位(BLP)的理化性质,两种指标成分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的溶解度低(0.19mg/mL和0.16mg/mL),油水分配实验结果显示其在酸性条件下的吸收较好。Caco-2细胞透膜吸收结果显示,p-coumaricacid和caffeicacid透膜吸收过程中有被动扩散机制参与,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还受到质子梯度的影响,存在MCT介导的主动转运机制;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指标成分在整个肠段都有较好的吸收,在弱酸性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段吸收最好,证实了在p-coumaricacid和caffeicacid转运过程中,弱酸性环境对吸收的促进作用。针对菠萝叶酸水溶性差和吸收窗较长的特点,制备了菠萝叶酸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给药系统,考察p-coumaricacid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制剂在体内可以较为缓慢平稳的释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72.8%。   第四部分为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吸收机制。重点考察在药物吸收和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SLC和ABC两大转运蛋白家族表达基因的变化,从基因水平上探索中药有效部位及其高生物利用度制剂的吸收转运机制。考察了斑蝥素及其固体分散体,蕃荔素及其固体分散体和BLP及其壳聚糖黏附微球的吸收机制。结果发现PEG固体分散体可以抑制外排蛋白P-gp的基因的表达,降低药物外排作用,从而促进药物的而吸收;比较BLP和BLP-CS透膜吸收过程中SLC16A1(MCT)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SLC16A1发生上调(ratio=1.44)显示有MCT介导的吸收机制参与,且BLP-CS组MCT1的含量明显高于BLP;BLP-CS透膜吸收过程中F-肌动蛋白的编码基因ACTB,ACTG1和ZO-1蛋白的编码基因TJP1,发生下调(ratio=0.83,ratio=0.64,ratio=0.7498),显示由于壳聚糖对这些基因的抑制作用,影响了细胞的紧密连接,而促进了药物的透膜吸收。
其他文献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现状和信息系统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制,并且阐述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现阶
枸杞属植物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中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tum L.)果实枸杞子作为传统的补益类的中药和食材,具有滋补肝肾、延缓衰老、明目安神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及抗心血管疾病等。此外,枸杞属一些植物不仅果实可入药,其叶子和根皮等部位都可作为中药,如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tum L.)和枸杞(Lycium chinensis)的干燥根皮即为
目的:  使用低比例的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制备高水溶的伊曲康唑/磺丁基-β-环糊精(ITR/SBE-β-CD)超分子(包合物)。  方法:  使用相溶解度法、紫外法测定包合常
农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良好、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受天气、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植物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使用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草害,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上所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近年来,杀菌剂市场逐渐扩大,而且长时间使用一种化学杀菌剂存在产生抗性的问题,所以寻找新的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以现有杀菌剂商品嘧霉胺和氟
本论文中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以实验室已有化合物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衍生物,以期望获得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将计算机虚拟筛选的方法与传统的药物化学设计理论相
目的:通过编程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并比较手工方法和半自动化方法,最后建立核对严重不良反应半自动化模式,使新药安全性数据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确保安全性数据的一致性,保证其满足上报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报给权威机构,有利于整个新药研发的顺利进行。方法:(1)利用SAS软件进行编程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2)调查问卷调查用手工方法核对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数据所使用的时间以及交叉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