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ap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罗生门》和《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品。发表于1915年的《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处女作。翌年作品《鼻子》的发表,使芥川一跃成为文坛新人作家。《罗生门》与《鼻子》两部作品语言犀利,心理刻画细腻,都是借助历史题材来影射资本主义社会下丑恶现实的作品。《罗生门》与《鼻子》在中国都有多个译本。其中,发表于1921年的鲁迅译本和1997年出版的林少华的译本特色鲜明。比较而言,鲁译本从形式到内容上力求保持原文特色;汉译多用白话文;译文中有少量的文語残留。林译本则较充分发挥了译者的创造性;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汉语表达;并且,多用意美、音美的美文表达方式。虽然原作相同,但鲁迅与林少华的汉译本却呈现了大相径庭的译文风格和特征。功能目的论强调的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这一理论对于研究文学作品的不同译本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鲁译本和林译本各自特征的基础上,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围绕时代背景、译者翻译观和目标读者这三个角度,探讨两个译本各自特征的形成原因。本篇论文在第一章中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功能目的论以及针对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鼻子》的相关先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篇论文的视角和立场。第三章对功能目的论及功能目的论对于《罗生门》和《鼻子》的汉译研究的适用性做出了综述。第四章基于目的论的框架,通过实证分析总结了鲁译本和林译本各自特征。第五章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围绕时代背景、译者翻译观和目标读者三个要素来分析鲁译本和林译本各自特征形成的原因。第六章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本稿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鲁迅与林少华的汉译本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形成,与其翻译的年代即时代要素、二者的翻译观念、以及二人所设定的目标读者的不同有密切关系。首先,林少华翻译芥川这两部作品是在二十世纪末期,当时中国的现代汉语不仅普及且词汇极其丰富;早于林少华近70年即于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翻译芥川作品时,汉语的文語表达还比较普遍。其次,鲁迅的“力求保持原作风格和特征”的翻译观,让其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而林少华对“译者创造性”的推崇,使其译本出现了“化境”般的艺术表现。此外,鲁译本中的白话文和林译本中的美文的运用,是在对各自目标读者的设定之后,为普及白话文或展现文学之美这一主旨而运用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介绍了黑箱的概念,叙述了建模的条件,讨论了控制的方法;并以高纯硅砖为例,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试验、建立模型、进行优化,研制出了高纯度、低气孔率、低真密度和高强度硅砖。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其中离不开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为了使我国的农业水平更上一个高度,我国相关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
本文以施工期模板支架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研究,完成以下工作,得出以下结论:(1)搜集整理我国近十二年内,模板支架的坍塌事故,从支架的类型、支架的高度、坍塌的阶段、发生破坏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数量的增加,整车物流行业的业务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配送量,整车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原有的调度模式,已明显难以满足订单量增加所带来的物流需求飙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
1.研究背景乳腺增生病是病变率最高的乳房疾病,多发于育龄妇女,其病变率有逐年上升并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和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治疗措施主要为激素口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从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来的新兴旅游产品,在国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旅游业的一大新亮点。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是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紧接着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倒闭,这次危机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而且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甚至破产的金
基于核磁共振的植物代谢组学主要应用核磁共振检测手段,对植物体内大量代谢物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植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不同生长环境以及外界刺激对植物代
自从1991年碳纳米管被日本科学家Iijima发现以来,碳纳米管由于特殊的表面和立体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质、电学和化学性质,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电极修饰材料。利用碳纳米管对基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