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在异构网络融合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通信领域,异构网络融合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通信的高速率传输、大系统容量、广业务覆盖、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满足用户业务的宽带化、个性化、智能化等需求,无疑需要异构网络间的融合与协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异构融合网络环境下,许多关键技术中涉及的决策机制都是一个多属性决策过程。本文对异构网络决策环境下多属性决策模型构建中的关键方法进行了研究。异构网络决策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模型中,决策参数的归一化对于最终的决策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新的归一化方法。其创新性在于该归一化方法既考虑了当前方案的属性值与所有方案在该属性下的差异度,又考虑了与理想解的关联度,从而使得归一化后的数据既可以体现原始数据与其他方案的属性值间的差异程度,又可以体现该方案属性值的性能优劣。仿真验证了本归一化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异构网络决策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模型中,决策参数的权重计算历来是一个难点。本文分别针对直觉模糊环境和非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模型中的权重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针对用直觉模糊集表示的属性,提出了新的直觉模糊集距离方法,且基于该距离公式,结合离差最大化的统计学思想,提出了新的客观权重计算模型。通过定义一种将直觉模糊集映射为梯形模糊数的映射关系,提出了新的直觉模糊集距离计算方法。该距离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其巧妙地将传统方法中基于离散点测度直觉模糊集之间的差异度问题转换为求解包含无穷连续点的梯形模糊数隶属度函数的面积关系,从而可以减少直觉模糊集信息量的丢失,对不同的直觉模糊集有较好的区分度。然后,从利于决策的角度,基于该距离公式构建了属性差异度的最优化权重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针对非模糊多属性决策环境下的权重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和交差熵的权重计算模型。该模型赋予那些同时满足如下特点的属性以较大的权重:1)该属性对方案有较大的区分度;2)该属性包含较少不确定信息量。在与部分客观权重模型的仿真对比中,显示出了本客观权重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应用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致残性脱髓鞘疾病。β-干扰素是广泛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的疾病修饰药物,被证实能够降低疾病年复发率,但却会加重NMOSD病人的病情,增加疾病年复发率;近来有病例报道提示α-干扰素可能会诱发NMO,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Ⅰ型干扰素通路在NM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储藏日益减少,而且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对新能源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电能转换的关键设备,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根据需求调节电压大小,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等功能。但传统双向DC-DC变换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升压能力不足、存在死区时间、输入电流断续等,严重制约
当今设备集成电路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气相沉积装备是集成电路生产线上主要设备的组成部分之一。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性能指标主要为:靶材利用率和薄膜均匀性。影响这两项
偏振探测技术已成为遥感探测的热点,在反演大气精细粒子、云与气溶胶微物理特性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进行高精度的偏振定标则是定量化偏振数值反演的保障。为验
特征选择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技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数据维度急剧增加,不相关和冗余特征的存在使特征选择在效率和性能上受到前所
互联网学术资源的规模在快速增长,对这些学术资源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存储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中英文词语分析是中英文信息处理的基础与关键。通过分词,可以将连续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由于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可与柔性衬底兼容、适合低温大面积生产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OFETs可以应用于智能卡、传感器、光探测、电子标签、信
复杂工业过程关键质量参量的在线检测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及优化调控至关重要,是过程监控的重点和先进控制策略实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复杂工业过程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非线
作为近年兴起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利用LED发出的可见光传输信息,将照明和通信深度融合,具有功耗低、保密性好等优点。随着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层出不穷的无线接入技术将长期为用户提供泛在异构的无线网络环境。要充分发挥各个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真正的网络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