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选择,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非固定非融合组)25例行单纯局限开窗减压术,B组(固定融合组)51例行后路减压+不同节段固定融合和/或截骨矫形术,应用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Cobb法测量侧凸角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并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非固定非融合组)平均手术节段1.67±0.77节段(0.5-3),B组(固定融合组)平均固定融合4.2±2.45节段(2-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18.92)min和(150±35)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67±39.76)m1和(374.63±253.69)m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6个月(6~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但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9)。A组(非固定非融合组)术前Cobb’s角平均17.2°±5.45°、末次随访时平均18.21°±5.08、 A组冠状面侧凸Cobb’s没有明显改变,B组(固定融合组)术前平均26.72°±10.7°,末次随访时平均10.27°±4.53°,冠状面侧凸Cobb’s矫正较明显,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非固定非融合组)脊柱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分别平均为39.74°±11.09°和38.77°±11.30。,B组(固定融合组)脊柱腰椎生理前凸角分别平均为20.19°±9.87°和33.91。±7.96°,B组(固定融合组)较A组(非固定非融合组)恢复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后路减压+不同节段固定融合和/或截骨矫形术在恢复患者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方面优于单纯局限开窗减压术,后路减压+不同节段固定融合和/或截骨矫形术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诊治存在争议,手术选择的关键在于术前对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的正确评估。尽量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对成退行性侧凸治疗决策的个体化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