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是容量负荷加重,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损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导致心排出量降低、静脉压增高,并伴有衰竭心脏进行性恶化和心肌细胞过早死亡的分子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90%的心力衰竭患者因为液体潴留造成的容量负荷过重而入院治疗,临床以端坐呼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甚则腹水为主要表现。对此,临床医学提出容量负荷管理的治疗原则。超滤是将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在过滤器中通过半透膜过滤出来,它依赖对流的作用去除多余的液体和溶质,通过溶剂的拖拽作用,溶解在液体中的溶质随着体液一起清除,超滤治疗可以大幅度减少体内的水分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是,超滤在临床应用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使得这项技术的推广遭受了很大的阻力。超滤的缺点:1.与其它治疗手段比较超滤在体重减轻和血容量下降方面有显著优势,但是在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器官功能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别。2.在超滤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低血压,导致超滤难以顺利进行。3.患者在经过超滤后出现乏力、仍有水肿、呼吸困难、小便无力等症状。低血压、乏力、水肿、呼吸困难、小便无力等症状是中医气阳两虚的常见表现,而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红参与附片可以回阳救逆、益气利水;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可以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二者合用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超滤后身体状况迅速恢复,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可以让患者在长期预后方面获益更多。目的:为了更好的发挥超滤的优势,积极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发挥中药的优势,采用中药注射液制剂在患者接受超滤治疗的同时,静点参附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来治疗心衰患者气阳两虚,水液内停所导致的双下肢水肿、腹水、喘憋不能平卧的临床症状,起到与超滤协同治疗的作用。同时也能改善超滤后患者血压降低、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头晕、怕冷等气阳两虚的临床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病例来源于2006年9月~2009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病例44例,随机分组,最后完成病例40例,其中对照组18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予单纯血液超滤治疗,试验组予血液超滤配合静点参附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共计治疗5次,观察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离子1、血常规、血气分析、BNP、体重、心功能、低血压发生率与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1.对低血钾发生率的影响:中成药配合血液超滤组与单纯血液超滤组未见明显差别。2.对血常规的影响:对照组与试验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3.对血气分析的影响: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4.对BNP的影响:两组较治疗前均有大幅度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5.对体重的影响:两组治疗后体重均有明显减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6.对心功能的影响:试验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7.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与50%。8.对相关症状改善的影响:试验组在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呼吸困难、心悸、怕冷、乏力等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著。结论:1.参附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合血液超滤在改善血气四项方面有明显优势,在PH值、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方面,有利于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加强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代谢。2.参附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合血液超滤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BNP的值。参附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并能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在血液超滤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浆BNP水平。3.参附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配合血液超滤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研究发现试验组可以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泵功能作用,从而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4.研究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显降低了低血压率的发生,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0%,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12%。5.研究发现试验组在改善呼吸困难(喘憋、端坐位)、腹水、下肢水肿、心悸、失眠、怕冷、乏力症状方面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