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预防及治疗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配为冠脉组(静脉及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静脉组(仅静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替罗非班组(静脉内注射肝素必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估术中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无复流阳性患者分别予以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比术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心电图回落率、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等。
  结果:三组在术中TIMI血流分级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脉组术中TIMI血流分级平均秩次高于静脉组和替罗非班组,P<0.05;无复流阳性患者冠脉内分别注射比伐芦定、替罗非班后对比TIMI血流分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组术后ST段回落70%阳性率为89.74%,高于静脉组的45.00%和替罗非班组的55.56%,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时间与无复流呈正相关。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发生率和发病时长有相关性,术中予以冠脉内预防性注射比伐芦定能明显改善术中血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及CHD伴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z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FG-β)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二者与CHD伴PH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策略,利
目的:探讨PLCε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拮抗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对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1)IHC检测原发性前列腺癌(Primary prostate cancer, PPC)及CRPC组织中PLCε、Wnt3a及AR的
学位
目的:探究NTHi-DNA诱导产生的IFN-Ⅰ在宿主抗NTHi感染效应中的作用,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背景: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是一种定植于大多数健康成人上呼吸道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NTHi可扩散到至下呼吸道引起肺部炎症或者已有疾病的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研究NTHi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可为制定防治NTHi感染策略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
目的:  DNA检测在病原体分析、遗传疾病诊断和法医检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里,基于DNA之间杂交的生物传感器已无需目标扩增就能够直接、灵敏并快速地检测DNA。目前也有很多检测方法用于DNA的检测,包括基于荧光、比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化学、反射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传感机制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相对常规检测灵敏度高,但价格昂贵,同时还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操作。因此,开发
学位
目的: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 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的侵袭性疾病的致病菌,也是流感继发致死性细菌感染的首要病原菌,可导致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的后遗症。然而,目前临床可用的S.pn疫苗对其感染的保护效应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型的S.pn疫苗。  研究显示,S.pn一些保守性好的毒力因子具有作为疫苗的潜能。肺炎链球菌锌金属蛋白
第一部分 RSV感染后小鼠模型激素治疗的效应分析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 岁以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生命早期重症 RSV感染住院患儿中约39%在18岁时会出现反复喘息或发生哮喘。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抗炎药物,被广泛应用于 RSV感染急性期治疗。但荟萃分析发现GC对R
学位
第一部分 上调结肠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CHT1可缓解应激诱导的痛觉高敏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痛觉高敏是其重要特征,但机制尚不明确。已知胆碱能系统参与多种疾病的疼痛调控过程,且主要起抑制作用,然而肠道胆碱能系统在IBS痛觉高敏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明确。  目的:旨在探讨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CHT1(胆碱能信号传导能力的主
第一部分 P物质基因敲除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理进程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明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在病毒性角膜炎初发感染阶段表达升高,并且在上调早期炎症因子和促进细胞病变方面发挥免疫调理作用,但SP基因敲除后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程及机制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验拟通过观察 SP 基因敲除后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病程进展,对角膜中病毒载量进行检测,探索其发病过
第一部分:HBV相关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HDAC活性表达变化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 K I ) 是肝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肝衰竭患者体内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微循环障碍的加剧是AKI的促发因素。分析肝衰竭并发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 H
学位
目的: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作为一种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已从不同层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 PGRN)是一种多效应的生长因子,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及细胞中,且已被报道在多种疾病的炎症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GRN在哮喘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GRN在哮喘中的具体作用及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