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的最早自觉——论李渔戏曲理论的戏曲艺术本体论特征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戏曲艺术形态的萌芽到戏曲艺术形态的成熟再到戏曲艺术的自觉,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发展道路。  从艺术存在形态上看,戏曲在元代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艺术形式,至明清各方面更加完备。但是,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戏曲理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戏曲艺术实践的步伐,所以,直到清初,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还尚未达到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对于一种在实践上已经高度成熟的艺术样式而言,中国古代戏曲在其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缺乏一种立足戏曲艺术本体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总结、系统阐释的理论。直到李渔的出现,这种状况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作为由明入清的戏曲理论家兼剧作家,李渔的戏曲理论打破了以往理论界以音乐性与文学性来统观戏曲艺术的研究格局,转而立足戏曲艺术本体全面阐述戏曲作为独立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应遵循的艺术创作规律。李渔的戏曲理论是建立在明确戏曲艺术独立价值基础之上的理论,他的戏曲理论凸显了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性,并特别重视接受主体在戏曲艺术实践中的作用。通观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李渔第一次构建了完整的戏曲理论本体论体系,也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戏曲艺术剧本创作及舞台表演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李渔第一次站在了戏曲艺术本体的高度研究、总结戏曲艺术实践,其戏曲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最早自觉。
其他文献
人口众多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权威人士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年均净增仍将在1000万人以上。这不仅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也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就业压力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口与社会及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资源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王小波和米兰·昆德拉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精神立场和创作理念,对他们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笔者的出发点并不是简单的对比,也不是学究式的考据,而是试图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
郭沫若是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的留学生,又是一个疾病缠身的病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这三种身份共同构成了郭沫若疾病书写的三个维度——“医学、疾病、文学”。本文立足于郭沫
禁忌一:  户门三忌    释义——房间的正门不宜正对厨房、厕所、主卧。  民间说法——开门忌见灶,“开门见灶,钱财多耗”;开门见厕,犹如秽气迎人;开门见榻,主人多凶险,不利于聚财。  科学揭秘——家中的空气比外界洁净,而且从外面进屋之后身上难免携带各种细菌。如果大门正对着厨房,开门的气流就有可能把身上的细菌吹到厨房里面,主人容易患呼吸道及食道疾病。如果大门对着厕所,厕所内的污秽之气直冲门口,既影
针对地铁备件库存管理研究,首先需要对其维护与保养备件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对维保备件需求量进行预测。之后再对地铁维保备件的需求发生时刻进行动态化监测,最终针对地铁维
本文首先侧重于“艺术成分分析”、“艺术技术”及“艺术的技术标准”三个角度探讨本雅明艺术研究之方法“赎救”思想,接着分“艺术之‘赎救’本质”、“艺术之‘赎救’功能”
路翎是七月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没有他,也就没有七月派小说之说,虽然路翎和他的小说曾经被批判,被打入“地狱”达二十多年之久,但历史已经证明路翎的价值,其《财主底儿女们》、《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