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两类参数的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网络的参数有很多,其中网络的可靠性以及网络的回归性是网络的两个重要性质.图的子树数目与网络的Estrada指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子树数目对于Wiener index和网络可靠性等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直径为五树的子树的数目以及若干有向复杂网络的回归性.  关于图的子树的数目的研究从近几年开始.2004年,作者L. A. Szekely证明了在所有树图中,子树数最大的图是星图K1,n?1,最小的图是Pn;并且进一步给出了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毛毛虫二叉树具有最小的子树数且子树数等于2n+1+2n?2?n?4;而good-二叉树具有最大的子树数.2004年,赵海兴给出子树与点边失效网络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多星图补图的生成树的个数.本文研究了直径为五的树的子树的数目,给出了直径为五的树图中树的数目的规律,以及直径为五树图中树的排序问题.  近几年,学界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从国际上的两项开创性工作开始,掀起了一股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1998年,Watts,Strogatz在Nature上引入小世界(Small?world)网络的模型,来描述完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一个转变. Small?world网络既有与规则网络类似的聚类特性,又有随机网络类似的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1999年,Barabasi,Albert在Science指出了许多实际的复杂网络连接度分布的幂律形式.因为幂律分布无明显的特征长度,故被称为无标度(Scale?Free)网络.科学家们又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复杂网络特性.同时国内学界的学者也注意到了这种趋势,也展开了研究.复杂网络主要涉及图论、计算机网络研究、生态学、统计物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这些领域所涉及的复杂网络主要有: Internet/WWW网络、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网络(如细胞网络、蛋白质一蛋白质作用网络、蛋白质折叠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网络)、社会网络,包括人类性关系网络、语言学网络、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等.本文主要研究了复杂网络的直径为3的有向树的回归性的界和具有路形结构的有向复杂网络的回归性的问题.其中直径为3的有向树的回归性给出了直径为3的有向树的回归性的上界和下界;在具有路形结构的有向复杂网络的回归性的讨论中根据对称边的条数的不同给出了具有路形结构的有向复杂网络的回归性的最值.  本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介绍一些基本引理和结果;  第三章:直径为五的树子树的数目;  第四章:若干有向复杂网络的回归性.
其他文献
李超代数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是数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们与李代数,同调,以及物理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重点讨论一类特殊的李超代数£士,它是N=2超共形代数和Spectrum-genera
盲信号处理是近年来信号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未知信源的数目极大的限制了盲信号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这是盲信号处理近年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欠定多通道和单通道
学生上学迟到是常有的事,尤其是路途比较远的孩子.可迟到不仅会影响学习,经常迟到也会养成懒散的不良习惯.就老师带班而言,一个班里的学生如果经常迟到,会严重影响班风,学风.
期刊
本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和粘性解理论研究了Hamilton–Jacobi方程与控制集无界的二人零和微分对策问题,以及控制集无界的最优混合控制问题;第
组合数学又称之为组合论、组合分析或组合学,是以代数、数论、拓扑、概率论等学科为主的研究工具,以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中的问题为研究背景,以离散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和石油一样,主要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油页岩干馏(热解)炼工艺,把油页岩通过低温干馏炉热解,产生油气挥发物,经冷凝、油水分离,得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环论中,研究环中幂等元和可逆元常常被作为研究环的重要手段。很多环正是根据其中元素与幂等元、可逆元的关系来确定其分类与命名的,例如布尔环、除环、clean环和2-good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第21题以新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病句中逻辑推断能力和仿写能力,本文从试题评价、解题分析、答题指导分析了这道引人关注的新题,并对201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概周期函数首先是由丹麦数学家H.Bohr发展起来的,然后经过S.Bocher,H.Weyl等人的努力,概周期函数的理论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它的结果也被应用到一些其他领域。概周期函数最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