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压线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保护电力设施以及消除市民对高压线的恐慌心理,通常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在高压线两侧划定一定宽度作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但存在个别单位无视相关规范,在高压走廊环境空间中违规建设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给城市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绝大部分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途径为防护绿地,用地形式和功能单一,土地利用低效,与升城市形象和满足城市多种功能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此,如何高高压走廊土地利用率,挖掘其潜在利用价值,构建多重功能景观空间显得尤其重要。另外,我国有2/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高压走廊常依托原始的地形地貌和自然山水格局进行布局。目前,针对平原地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研究的比较多,但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多变,城市高压走廊布局情况特殊而复杂,其利用少有研究。因此,针对山地城市环境空间特点,对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途径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收集整理与高压走廊利用途径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对高压走廊的安全性、国内外有关高压走廊空间利用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案例等展开研究,总结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原则与方法;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内高压走廊利用现状大量的调研,总结高压走廊现有利用方式、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归纳了山地城市高压走廊环境空间特点,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的原则,并针对城市高压走廊所处环境的制约因素出相应的利用途径和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空间布局。通过研究获得如下成果:(1)山地条件下的重庆主城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特征突出。一是复杂的地形条件限制了高压走廊环境空间的用地边界,通常呈不规则状;二是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地形的变化产生了多重的空间属性,具体表现为层次性、转换性和多维性;三是独特的山地资源使得高压走廊生态环境特征明显,进一步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四是在山地城市中,高压走廊净空距离因地形的起伏而波动变化大;五是高压走廊景观轮廓线随地形起伏而变化,高低错落。(2)重庆主城区高压走廊存在多种类型及利用方式。按高压走廊所处山体部位将其分为山峰型、山脊型、山坡型、山崖型、山谷型和山麓型;按高压走廊所处用地性质可以分为居住用地、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等11个大类;按高压走廊与道路的关系可以分为城市干道、城市高速路和铁路3个大类;按高压走廊与水体的关系可以分为横跨池塘、水库和江、河等2个大类。目前主城区内高压走廊环境空间主要包括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交通设施场地、农业观光园和广场等5种利用途径。此外,发现部分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对禁入区、限制区和非限制区的空间布局没有明确的划分。(3)重庆主城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现状利用存在可取和不足之处2大特点。其中可取之处包括部分高压走廊中防护措施新颖、功能布局合理、地形处理巧妙和植物搭配精美4个方面,而部分高压走廊在利用过程中尚存不足,主要包括安全隐患突出、用地功能单一、环境效益低下和景观协调性欠佳4个方面。(4)影响主城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利用的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缺乏针对性的条文规范,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在实际利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依据;二是城市规划不足导致高压走廊环境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率低下;三是山地地形条件复杂多变,导致高压走廊环境空间难以开发利用;四是高压走廊净空距离多变,对其环境空间有较大的影响,净空距离越小,越不利于其环境空间的利用;五是市民对高压走廊安全性认知片面,仍具恐慌心理,城市高压走廊成为不敢利用的灰空间。(5)初步总结出高压走廊环境空间用作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交通设施用地、农业观光园和广场的制约因素,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高压走廊环境空间在禁入区、限制区和非限制区的功能、植物和地形空间布局手段以及空间布局存在一定的共性,即禁入区应做好防护措施,限制区主要根据高压走廊净空高度进行空间布局,而非限制区的空间布局较自由,应根据景观所需进行布局。此外,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都应结合用地类型和不同山体部位的空间属性做相应的空间布局,塑造具有山地特色的高压走廊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