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灾指数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巨灾风险的防范应对形势更加复杂,传统的保险与再保险机制由于承保能力的有限性和风险转移模式的局限性,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转移分散巨灾风险的需要。为克服巨灾风险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阿姆斯风险管理公司RMS、美国ABSG咨询公司下属的巨灾模型公司EQECAT、美国环球公司AIR等巨灾损失模型公司:瑞士再保险(Swiss Re)、慕尼黑再保险(Munich Re)等国际再保险公司:以及美国保险服务局(ISO)、美国保险财产理赔服务署(PCS)等保险监管机构开始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资料进行搜集和统计,建立巨灾风险数据库和损失分布图,并定期公布巨灾风险的发生频率、密度、财产损失重要信息,通过跨学科的综合风险管理技术,构建出各种能够模拟巨灾风险事件损失分布及其赔付参数的巨灾指数。巨灾指数已经在风险应急体系的建立、风险物理属性的度量、风险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的安排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如任何异质性的实践经验需要通过抽象化的思辨总结才能提炼出同质化的理论精华一样,虽然实践中的国际巨灾模型公司已经开发出各类巨灾指数,但是由于巨灾指数产生发展时间短,重视程度低,加上指数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巨灾指数的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实践发展。在国外,虽然部分文献曾提及到巨灾指数,但是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巨灾的损失规律描述,以及指数型巨灾衍生产品的定价,研究观点分散、手段单一、结论模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综合化的分析框架;而国内对于巨灾指数的理论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有限的文献资料难以支撑起复杂而又庞大的理论研究需要,更谈不上对实践应用提供科学的借鉴和指导,巨灾指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的盲点。为此,本文立足于中国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指数的现实情况,借鉴巨灾风险管理的组织流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案例与实证相匹配,国际与国内相对比的跨学科综合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巨灾指数与巨灾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全面总结巨灾指数参与巨灾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地震指数的试点方案探索,编制与构建出中国自身的巨灾指数指标体系。希望以此,在理论上为我国巨灾指数研究提供思路,在实践中为我国巨灾指数构建提供参考。本文从概念解析和含义界定出发,以巨灾指数与巨灾风险管理的关系为重点,对巨灾、巨灾风险以及巨灾指数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两个角度,论述巨灾指数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指数现状,从宏观层面上探讨我国巨灾指数的编制方案和具体政策,从微观层面上构建出我国首款地震指数体系,再利用四川省的地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以此就未来巨灾指数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导论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巨灾指数及其相关概念。作为认识事物和判断命题的逻辑起点,科学合理的概念界定可以用简洁直观的文字抽象出事物的本质。本章从巨灾、巨灾风险以及巨灾指数的基本概念入手,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对国外内有关巨灾的概念进行回顾,在对相关结论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到巨灾的界定;通过对巨灾风险和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模式、传统工具和现代方法;最后从巨灾指数的概念定性描述出发,就巨灾指数与经济指数和传统自然灾害指数之间的异同,以及巨灾风险与巨灾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剖析,希望以此为铺垫,为后续章节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巨灾指数风险管理功能的理论分析。理论作为描述分析事物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推论性观点,往往是实践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本章以理论剖析为主线,在对巨灾指数风险管理功能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灾害学的孕灾环境、承灾载体、致灾因子三个角度分析巨灾指数的风险识别功能;再从保险学的巨灾损失分布估计、巨灾保险费率测算、巨灾索赔次数统计,以及指数保险的触发参数四个视角总结巨灾指数的风险评估功能;最后从金融学的指数型天气期货开发、指数型期权模型构建,以及指数型巨灾债券定价三个层面论证巨灾指数的风险转移功能。第三章、巨灾指数风险管理功能的国际经验。实践作为概括分析事物运行中合乎规律的经验型总结,往往是理论研究的拓展与参考。本章以经验梳理为中心,将国际巨灾指数分为三类,分别就以Sigma指数、NatCat Service指数为代表的以风险识别为核心的巨灾指数:以Paradex指数以及PERILS指数为代表的以损失评估为核心的巨灾指数;以ISO指数、PCS指数、GCCI指数和CHI指数为代表的以转移定价为核心的巨灾指数进行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巨灾指数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并对国际巨灾指数的主要经验进行评述。第四章、中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指数——历史现状的对比研究分析。本章以研究我国主要巨灾风险及其分布情况为出发点,就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四类典型巨灾风险的主要运行规律进行总结;通过对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产生发展、组织框架以及运行模式的梳理.指出我国现行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回顾我国传统灾害管理中主要指数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运行机制以及技术条件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巨灾指数缺失的原因,并结合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实际对其潜在影响进行相关说明。第五章、中国巨灾指数构建的方案和思路——综合巨灾风险管理的视角。本章提出构建中国巨灾指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主要思路。虽然在当前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中缺少巨灾指数,但是具有构建巨灾指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构建中国巨灾指数的总体思路与方案;并按照巨灾指数构建的基本流程和运行组织模式,分别从编制主体、编制原则、编制方法,以及编制内容四个视角探讨中国巨灾指数编制的总体框架;从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两个方面分析巨灾指数的管理机制;以及从运行结构和运行结果两个维度总结巨灾指数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产出结果。第六章、中国地震巨灾指数的指标编制与试点。本章以地震指数为试点,从研究分析我国地震指数编制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原则出发,提出构建地震指数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地震应急能力指数、地震破坏能力指数、地震损失程度指数,以及地震恢复能力指数等四类指数的编制,创新性的构建出中国首款地震指数体系;并以地震指数指标之间的层次构造和功能交叉分析为重点,就地震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必要的论证和说明。第七章、中国地震巨灾指数的四川省实际应用。本章利用四川省的地震数据对地震指数的指标体系进行实际测算,以检验地震指数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前文为基础,设定四川地震指数的目标函数;通过权重计算方法的比较,选择层次分析法对地震指数二级指标体系内的各个指数权重进行计算;并以2001年的雅江—康定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样本,采用指标无量纲化技术,实际测算四川地震指数的指标值;同时对四川地震指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必要的说明;最后就地震指数的未来应用与推广进行概述,并指出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及其解决思路。第八章、主要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补充。论述本文研究中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核心观点,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展望。通过上述分析和探索,本文在中国巨灾指数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应用过称中取得了如下的创新:1.丰富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我国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研究由于起点低、发展慢,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巨灾、巨灾风险管理以及巨灾指数的基本属性研究出发,提出巨灾指数的概念,充分合理的论证巨灾指数与巨灾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较为创造性的回答诸多巨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尚未明确的基础性命题,丰富了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内容。2.弥补我国巨灾指数研究中的空白点本文摆脱过去传统的分散性研究思路,从综合性巨灾风险管理制度构建的整合性视角出发,运用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工具,采用跨学科的分析手段,较为全面的梳理巨灾指数风险管理功能的灾害学、精算学以及金融学等方面的理论,较为系统的总结国际代表性巨灾指数风险管理功能的构建与编制运行经验,拓展巨灾指数研究分析的理论视角,填补了国内有关巨灾指数理论研究中的不足。3.探索我国巨灾指数研究的新思路在全面分析中国当前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指数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摒弃传统巨灾风险管理研究中过于空洞的口号式思维,突破研究范式狭隘、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方法落后,以及研究文献欠缺等诸多困难,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实际出发,构建出中国的巨灾指数,并对巨灾指数的编制内容、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机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补充完善并且发展了中国巨灾风险管理研究理论。4.构建首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指数为论证巨灾指数在实践应用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深入细致而又全面的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地震指数指标体系,创造性的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无量纲化技术,对四川省的地震数据进行实证性的测算和标准化的分析。该项指数体系在国内尚属首例,其构建地完整性和编制地科学性,不仅对类似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将对日后其他巨灾指数的实际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巨灾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在国内外都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既缺乏理论上可直接借鉴的资料与文献,也没有实践中丰富的经验与总结,更没有出台具体的指标标准和政策实施指导意见。作为一项全新的探讨,理论分析可能难免挂一漏万,实践探索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会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研究难免存在一定局限和遗漏,需要今后长期追踪和持续深入研究,才能使我巨灾指数更加深入和完善。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背景下,创设科学、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鉴赏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的重要基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不动笔头不读书"的批注式指导教
目的:穴位的中枢作用机制一直是穴脑相关学说的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穴位效应对脑内神经活动耗氧变化有显著影响,并在功能影像学变化上就表现为能引起相应脑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
21世纪是服务经济的时代,服务经济以创新为核心,而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获得并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激发员工服务创新行为能使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
从孔子判"六经"到刘歆撰<七略>以至两晋以降的"四部"分类,中国古代图书编目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在为既有藏书的管理、使用提供一种必要的秩序时,也为可能的新书籍的编撰作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金融市场建立以来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它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它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听说游戏则是提高幼儿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本文主要对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基本理念进行大致的介绍,结合幼儿园小班听说游戏
目的分析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5例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MRI资料。结果血肿分布在颈1~5段、颈2~4段、颈2~5段、颈4
目的:通过观察以祛瘀化浊、益肾疏肝为组方原则的瘀浊清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通过随机分组法将
本文在某一型号导弹导引头具体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对红外导引头的光机系统进行了设计,为红外导引头光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系统设计中,充分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