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f(Al2O3p)强韧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超声振荡器首先制备了短碳纤维预制体,然后再与铝硅酸盐聚合物配合料复合的方式成功制备了不同长度、含量的二维短碳纤维强韧的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此外通过纤维表面化学镀Ni-P涂层、添加α-Al2O3p或对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处理的方式制备了不同界面状态以及基体材料性质的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环境扫描显微镜(ESEM)等分析手段,以及三点弯曲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纤维长度、含量、纤维表面涂层厚度、α-Al2O3p含量和处理温度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原理及断裂机制,并建立了复合材料弯曲过程中的裂纹萌生与扩展模型,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行为进行了预估。研究表明,所制备的二维短碳纤维增强的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纤维没有损伤,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呈二维层铺分布且分布均匀。与铝硅酸盐聚合物基体材料相比,采用纤维强韧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纤维含量为3.5vol.%,长度为7mm的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与断裂功相比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4.4倍、10.6倍和118倍。随着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在纤维含量为4.5vol.%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步下降。三点弯曲测试过程中对试样侧面裂纹萌生与扩展原位观察并与载荷-位移曲线对照发现:复合材料在测试初始阶段表现出典型的弹性变形特征;随着复合材料拉伸面萌生大量的微裂纹并随着载荷的增加均匀扩展,复合材料的模量下降但仍旧呈现近似的弹性变化,这对纤维含量为3.5vol.%、长度为7mm和12mm的复合材料以及纤维含量为4.5vol.%、长度为7mm的复合材料表现的尤为明显;当达到最大载荷时,复合材料主裂纹扩展,与此同时次生裂纹处应力出现下降,裂纹出现一定程度的闭合;随着主裂纹的继续扩展复合材料呈现出一种非弹性,非灾难性的断裂行为。随着纤维表面镀Ni-P涂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纤维含量为3.0vol.%,涂层厚度为0.15μm时分别达到最大值为55.2MPa和5.4GPa。通过在铝硅酸盐聚合物材料中弥散掺入α-Al2O3p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弹性模量、抗弯强度以及断裂韧性。Csf与α-Al2O3p同时引入共同强韧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效果反而弱于纤维单独强韧的复合材料,并且随着α-Al2O3p含量的增加其强韧的效果变得更弱。高温处理后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收缩率随着Csf与α-Al2O3p掺入量的增加逐步减小。Csf与α-Al2O3p不参与铝硅酸盐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对高温处理后材料的晶化产物没有影响。铝硅酸盐聚合物材料高温晶化后的产物是白榴石相。复合材料中引入Csf或α-Al2O3p后提高了聚合物材料的晶化温度,特别对于Csf与Al2O3p共同强化的复合材料更为明显。依据传统复合材料强度理论,考虑了纤维取向、长度以及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的影响对本文复合材料体系的抗弯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进行了预估。预测结果表明,理论预估强度与实际强度误差不大,相对误差为-12.9~4.6%,而理论预测的弹性模量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匹配性,相对误差只有-2.9~-1.5%。综上所述,纤维强韧铝硅酸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不仅与短纤维长度、含量相关,而且受纤维与基体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纤维与基体的模量、微裂纹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纤维与基体结合强度增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但结合强度过高将导致复合材料的断裂功减小,甚至呈现灾难性的破坏。复合材料较低的弹性模量,适当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有利于断裂过程中复合材料产生大量的次生裂纹,大大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应用可靠性。
其他文献
在没有催化剂情况下,配位氢化物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通常很差。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学上可实现但动力学势垒过高;二是需要的热力学驱动力过高。前者可通过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实
<正>《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
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人员构成行政化、议事范围不明确及程序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塑造更适合目前司法环境的制度模式是该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在功能定位
分立器件的时间参数测量是分立器件参数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立器件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何高效准确地测试分立器件的时间参数是分立器件交流参数测试研究的重点。本文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体内DNA复制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最常用、也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然而,一些瓶颈问题限制
李谷是高丽末期著名的朱子学者、名臣。他曾多次入元,并在元朝为官居留多年,成为元朝与高丽政治、文化交流的使者。学界对于李谷入元的次数及其在元居留时间意见不同,今考辩
纵观项目管理发展史,项目经理总是本着成本、进度、质量这三条标准去管理项目。但事实证明,人力因素也是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标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技能是高职生谋职就业之本,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特
人类对疼痛机制的探索已持续了几千年,自公元17世纪起相继提出了四个较为流行的关于疼痛机制的假说:特异性学说(Specificity or Labeled Line Theory),强度学说(Intensity Th
本文结合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断键理论模型,研究了二维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质,计算了具有NaCl结构的陶瓷和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的表面能(γ),功函数(Φ)和相关的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