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特异性学说与闸门控制学说:争论还在持续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疼痛机制的探索已持续了几千年,自公元17世纪起相继提出了四个较为流行的关于疼痛机制的假说:特异性学说(Specificity or Labeled Line Theory),强度学说(Intensity Theory),模式学说(PatternTheory)和闸门控制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疼痛机制学说是综合当时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提出的疼痛机制理论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代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强度学说和模式学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外周特异性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的发现,确立了特异性学说的主导地位,但其中枢通路的特异性仍然受到质疑。从否认存在特异性伤害性感受器这一点来说,闸门控制学说显然是错误的,但其提出的中枢调制(central modulation)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慢性疼痛机制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异性学说和闸门控制学说两个学派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至今仍未平息。本文作者认为,两个学说应该不是"非你即我"的关系,特异性学说强调的是正常生理性疼痛的感知和传递系统,而闸门控制学说更适合解释病理状态下中枢敏化的过程。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我们对疼痛感知以及痛觉传递与调制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必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帮助我们不断完善现有的假说,甚至提出新的假说。本文简要回顾了当代疼痛机制研究者对疼痛机制假说的综合评价,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构建同理心绘本阅读治疗课程,探讨其对小学生同理心发展的影响。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选取36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12次团体辅导,使用儿童同理心量表和访谈
在没有催化剂情况下,配位氢化物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通常很差。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学上可实现但动力学势垒过高;二是需要的热力学驱动力过高。前者可通过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实
<正>《新农论》,曾业松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理论界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
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人员构成行政化、议事范围不明确及程序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塑造更适合目前司法环境的制度模式是该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在功能定位
分立器件的时间参数测量是分立器件参数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立器件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何高效准确地测试分立器件的时间参数是分立器件交流参数测试研究的重点。本文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体内DNA复制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最常用、也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然而,一些瓶颈问题限制
李谷是高丽末期著名的朱子学者、名臣。他曾多次入元,并在元朝为官居留多年,成为元朝与高丽政治、文化交流的使者。学界对于李谷入元的次数及其在元居留时间意见不同,今考辩
纵观项目管理发展史,项目经理总是本着成本、进度、质量这三条标准去管理项目。但事实证明,人力因素也是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标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技能是高职生谋职就业之本,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