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鉴赏教学是普通高中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自1996年国家统一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开始,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便成为了整个基础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与此同时,身处不同地区教学一线的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也开始了对音乐鉴赏教学的不懈探索。伴随着2007年全国部分省区高考3+X+1(基本能力测试)模式的实施,音乐知识考查开始作为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高考的考查范围。由此,高中音乐教育从无到有,从可有可无的类似“饭后甜点”位置,开始成为正式的高考考试科目,以一个普通科目在基础教育中发展的实例展示了整个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过程。对自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发表的近400篇与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当地四所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施情况的考察,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尽管从1996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16年的时间,但透过文献和实地调查后发现,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仍旧处于摸索期。虽然全国各地的音乐鉴赏课开设已基本趋于正常,但仍旧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和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些情况更为突出。从教学现状来看各学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均采用了隔周上课的方式,但从进入高三开始,音乐课的性质便开始转向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高中前两年所建立起来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重新转向应试教育的轨道。并且随着高三面向高考的一轮、二轮甚至是三轮复习的推进,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转变,大部分学校采取的仍旧是“题海战术”的策略。企图通过让学生在对音乐知识点的重复性记忆中达到应对高考的目的。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重新回归。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仍旧在于高考这个指挥棒,因此,只有在高考选拔和评价方式上有所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被“异化”的问题。同时,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同各学校内部相关学科及管理者的一些具体的互动,将是整个素质教育推进的最根本点,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深入课堂开展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将是把握现状并进行相关政策调整的最基本立足点。另外,通过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中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使普通高中音乐教师随时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整理和反思,也将对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