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S交通信息下驾驶人路径选择行为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驾驶人数量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交通事故造成路段拥堵,不仅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也对道路上驾驶人的正常出行造成了影响。可变信息标志作为道路上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将交通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道路上的驾驶人,诱导驾驶人改变行驶路径,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在现有研究中,关于交通信息内容对驾驶人路径选择影响的研究不足。本文以快速路交通事故为研究背景,通过讨论制定VMS发布的交通信息组合方案,研究驾驶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交通事故影响过程以及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影响驾驶人路径选择的因素。针对交通事故特性,选取了五类交通信息,制定了两种VMS交通信息组合发布方案。通过设计SP+RP问卷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为后面的模型标定提供基础。
  其次,构建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组合的接受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驾驶人社会经济特性、出行特性、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组合的主观感知以及驾驶人交通信息组合接受意愿这四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了驾驶人的社会经济特性以及出行特性的各个观测变量对驾驶人主观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个模型中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组合接受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921大于第二个模型的0.804,说明驾驶人对第一种交通信息组合方案的认知效果优于第二种交通信息组合方案。
  再次,基于效用理论分别构建两种交通信息组合方案下的驾驶人路径选择行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将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的接受意愿进行量化,将量化的结果与驾驶人社会经济特性、驾驶人出行特性、交通信息组合下驾驶人的路径选择结果构建交通信息下的驾驶人路径选择SEM-Logit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每个交通信息组合方案下影响驾驶人路径选择的因素,最后通过模型对比得出第一种交通信息组合方案对驾驶人群体的诱导效果优于第二种交通信息组合方案。
  最后,通过对北京市现有VMS布设情况的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以及SEM-Logit模型的分析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交通事故下各个影响区域的VMS交通信息内容发布策略提供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车载信息系统和手机的普及,由此产生分心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迅速增加,并且在弯道路段因分心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更大。因此,有必要开展弯道路段分心驾驶安全问题的研究。  为减少驾驶员弯道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综合考虑“人-车-路”闭环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驾驶员心生理舒适性与车辆运行状态两方面,研究了驾驶员在弯道路段分心驾驶对行车安全
随着我国各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客流量逐年攀升,乘客换乘中的步行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行人换乘安全与提高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本文从行人换乘中的运行状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行人微观仿真模型,对轨道交通车站内的行人流进行行为状态仿真分析,解析行人流行为特性及规律,对轨道交通客流组织与交通设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行人动力学仿真模型难以实现对行人个体多样化行为选择特性的准确表达,
随着我国炼铝工业迅猛发展,大规模赤泥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进入更新换代的时期,旧建筑拆除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无处排放,为实现固体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的环保回收利用,本文采用碱激发方法处理了以赤泥为主的废弃物粉料,制备了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并以碱激发胶凝材料为结合料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制备了基于碱激发原理的道路基层材料。研究结果有利于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
学位
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疲劳性能等指标是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品质与耐久性的重要依据。混合料在老化因素作用下的性能下降以及疲劳寿命衰变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为了确定影响混合料性能以及疲劳寿命衰变的因素,本文通过对经过加速老化试验处理的4种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关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老化程度下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动态模量以及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并对混合料的寿命进行预测分析,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城市道路工程是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家、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是实现经济、产业和社会高效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缩影。但伴随着城市道路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也为社会带来了资源、环境、安全及公民权益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良性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提出了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高速公路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及运行安全的需求。改扩建工程具有工期短、投资少、对通车影响较小等特点,高速公路改扩建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热点。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边通车,边施工”的目的,往往采用“单幅通车、单幅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交通组织。车辆经由中间带开口驶入对向车道时,中间带开口设计及交通组织对交通运行效率及交通安全等
学位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交安设施能够有效地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通达作用,是提升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针对一些隧道交通安全设施选择和设置等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标准规范,同时针对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实际应用和评估的研究未形成体系,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效用的研究存在短板。为了更好地从驾驶人角度研究隧道内部区域交通安
高速公路道路交通量是交通管理、交通规划及交通预测的重要交通流参数。传统的高速公路交通量由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站点(简称“交调站”)采集或人工交通调查获得,但是由于交调站只布设在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上,无法获得全路网的交通量,且交调设备在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中如出现掉线则对交通量采集造成较大的影响。人工交通调查则需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且在统计中容易出现误差。目前,随着交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源数据被广泛地应
学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中国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顽疾。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已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由于交通流的时变性,交通感应信号控制因能及时响应路口时变的交通需求而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感应控制中,主要的配时参数即最小绿灯时间、最大绿灯时间的确定仍是基于有限的历史交通数据或依靠于专家经验值。并且配时参数值是预先设定的,不能随交通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导致配时参数值在某些交通状
学位
高等级道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等级道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级道路特别是其交织区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交织区车辆频繁的变道、变速行为使交通流处于不稳定状态,交通事故多发、易发,使交织区发展成为高等级道路的运行安全瓶颈。因此,对高等级道路交织区进行全面、准确的安全分析评价,对改善交织区运行状态、提高高等级道路的安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以事故数据为基础的传统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