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使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四类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回归发现:女性普遍比男性幸福;年龄的增长也会提升主观幸福感;已婚居民比未婚居民感觉幸福;家庭人口增加会降低居民幸福感;生活水平上升和生活变好都会提升幸福感;党员也比非党员幸福;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能带来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个人健康状况的提升以及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都能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部分因素的影响也表现出来一些差异。具体表现为:婚姻状况、生活水平在低幸福水平上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但是在高幸福水平上差异不大。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家庭总资产更敏感,但是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家庭收入更敏感。家庭就业率的上升在低幸福水平时能增加居民幸福感,但是在高幸福水平上则有相反的作用,而且这种方向的转变在农村居民中发生得比在城市居民中要早。未来的期望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在控制了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差异后发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不存在固定的差异。  对于不同的幸福感水平而言,部分变量的影响大小会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边际影响随着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上升而减小,而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水平的边际影响在很不幸福到比较幸福的转变过程中不断增大,但是从比较幸福到非常幸福的转变中,经济因素的边际效应会减小。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成为造成居民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而经济因素则是让居民感觉比较幸福的主要原因,但是经济因素的影响却在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从比较幸福向非常幸福的提升过程中开始下降。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书店里你会发现去年出版的一本新书一《家庭网络基础》(Home Networking Basis,目标读者除了程师外,还有电子爱好者。它采用“手把手”式的讲解风格,非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这本书建立自己的家庭网络。看来,家庭网络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概念,已开始进入实施和操作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作为最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之一,航空运输促进了国际间人流、物流的集散与中转,在很大程
在D-S(1977)垄断竞争模型、克鲁格曼(1991)中心-外围模型、藤田和克鲁格曼(1995)单中心城市模型以及藤田和森(1997)、藤田、克鲁格曼和森(1999)、阿纳斯和熊(2003,2005)城市体
《天长地久》  龙应台阔别10年,2018年推出重磅新作。她首次尝试复调结构写作,潜心10年,延续以往受读者欢迎的亲情主题,融入历史元素,比以往作品更有深度,视角更开阔、书写更细腻、立意更高远。书中19封给母亲的信,写满对亲情、亲子、生命、教育与岁月的思索。穿插35篇从数千件珍贵材料中筛选出的“大河图文”,跨度长达50年,将个人情感烙在真实历史上,写尽战争的残酷,人性之闪亮。装帧精美,特别典藏,让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外部需求的下降造成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严重下滑,以出口贸易为主要经营依托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普遍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区域经
自1981年台湾地区保险市场开放以来,台湾保险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市场内主体增多,竞争程度上升,保费收入不断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对台湾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运用了
近2年QDII基金不仅在发行数量上有突破,而且投资范围和方向也更多元化,截止2012年3月30日,市场上有基金系QDII基金共53只,其中约82%的QDII基金发行于2010年和2011年。2011年世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