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基因组及实验室进化揭示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寄生适应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寄生适应性,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基于群体基因组研究明尼苏达被毛孢自然种群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本地适应性;二是基于继代侵染研究明尼苏达被毛孢寄生大豆胞囊线虫的实验室适应性进化。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为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原物,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寄生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通过产生粘性分生孢子,粘附在线虫体表并侵入体内,最终杀死线虫,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在我国东北地区,明尼苏达被毛孢是大豆胞囊线虫幼虫的优势寄生菌;而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则是洛斯里被毛孢占优势。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气候条件相近,两种被毛孢的生活史相似,但寄生大豆胞囊线虫的优势程度不同。明尼苏达被毛孢的群体遗传研究发现,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在系统进化上形成两个不同的分支,但遗传分化的机制尚未明确。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们提出假设:明尼苏达被毛孢对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胞囊线虫产生了本地适应性,且伴随某些影响寄生能力的遗传变异。  我们设计交叉接种实验检测本地适应性。我们测定了分离自中国(38株)和美国(12株)的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的寄生率,发现大约有一半菌株对同域寄主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异域寄主的寄生率(p<0.05)。对于大豆胞囊线虫中国种群,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的寄生率显著高于美国种群(p<0.05),符合本地适应性的“Local vs.Foreign”判定标准;对于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它对大豆胞囊线虫中国种群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大豆胞囊线虫美国种群(p<0.05),符合本地适应性的“Home vs.Away”判定标准。然而,采用同样的判定标准,未检测到明尼苏达被毛孢美国种群对大豆胞囊线虫美国种群的本地适应性。因此,交叉接种实验揭示的本地适应性可以解释明尼苏达被毛孢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菌。  为阐明种群分化和本地适应性的遗传基础,我们对50株明尼苏达被毛孢进行了群体基因组研究。选取美国菌株RA14-2与中国菌株3608进行de novo测序,发现明尼苏达被毛孢基因组结构变异明显,存在大量的转座重复序列,67%的基因组区域具有良好的共线性关系。对明尼苏达被毛孢的群体基因组分析主要包括系统进化和群体遗传结构推断、基因组遗传变异以及正选择分析。我们发现: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以及遗传结构推断,均支持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在系统进化上形成两个不同的分支。基于基因模型和5kb滑动窗口模型比较群体基因组遗传变异时,发现参考基因组对遗传变异分析的结果影响很大,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的基因组变异主要存在于非编码区。因此,不依赖参考基因组的OrthoMCL方法更适合分析明尼苏达被毛孢的遗传变异。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的多态性位点和核苷酸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美国种群,中国种群的Tajimas D为负值,推测经历种群扩张或正选择;美国种群的Tajimas D为正值,推测经历瓶颈效应或平衡选择。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的交配型基因分别为MAT1-1和MAT1-2,推测明尼苏达被毛孢行异宗配合。利用种群分化系数FST和McDonald-Kreitman(MK)检验两种方法,检测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基因组上分化最大的区域或基因。FST分析发现:50个分化程度最高的滑动窗口中包含25个基因,其中含有CFEM结构域的基因在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种群和美国种群之间发生显著分化,且8个固定变异位点均位于CFEM结构域内部,该结构域在多种病原菌中被证实与致病性有关;MK检验发现204个基因受到强烈的正选择,其中蛋白酶活性相关的基因发生最显著的富集(p<0.01),蛋白酶对线虫体壁的软化和降解有重要作用;204个正选择基因中有85个在Pathogen-Host Interaction(PHI)数据库中有同源基因,是明尼苏达被毛孢基因组中潜在的毒力因子。因此,我们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明尼苏达被毛孢的种群分化及本地适应性有关。  本地适应性实质上是基因流与自然选择平衡的结果,要理解和揭示适应性产生的动态变化和遗传机制,有必要进行实验室进化研究。继代侵染是研究寄生适应性进化的经典手段,通常表现为寄生率随侵染代时的增加而提高,寄生物对其继代侵染寄主的寄生率高于非继代侵染寄主。  我们以明尼苏达被毛孢中国菌株3608和美国菌株RA14-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接种分离自中国和美国的4个大豆胞囊线虫种群(SCN_SD、SCN_DB、SCN_37和SCN_14),其中SCN_DB和SCN_37来自被毛孢流行区,SCN_SD和SCN_14来自非被毛孢流行区。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步转接菌株,但不接种线虫。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一代时共计40个样本。继代侵染实验在12孔板上进行,大约25天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测定第5、10、15、20和25代适应代时的菌株对4个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的寄生率,我们发现:随着适应代时的增加,RA14-2菌株对SCN_SD和SCN_14种群的寄生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第25代适应代时菌株的寄生率显著高于第5代适应代时的菌株(p<0.05),表现出对寄主的适应性进化趋势。比较不同适应代时的菌株对继代侵染寄主和非继代侵染寄主的寄生率,我们发现:在第5、10、15、20和25代适应代时,明尼苏达被毛孢RA14-2菌株对继代侵染寄主SCN_14种群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某一或全部非继代侵染寄主,表明RA14-2菌株对继代侵染寄主SCN_14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  实验室进化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积累足够适应代时的菌株,是实验室进化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明尼苏达被毛孢寄生大豆胞囊线虫的实验室进化工作还在继续,基于已完成的25代适应代时的菌株(共计1000个样本),综合考虑对继代侵染寄主和非继代侵染寄主的寄生率,我们认为:明尼苏达被毛孢RA14-2菌株对SCN_14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RA14-2与SCN_14可以作为将来深入研究明尼苏达被毛孢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适应性进化的良好材料,通过继代侵染实验积累更多的适应代时后,对具有典型适应表型的菌株进行转录组或基因组测序,可以揭示明尼苏达被毛孢寄生大豆胞囊线虫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从种间关系和进化生物学的角度,为大豆胞囊线虫乃至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六氟化硫(SF_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和灭弧介质,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12月在日本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SF_6被列为需全球管制使用的六种气体之一,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寻找SF_6的替代气体势在必行。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来描述气体放电的电子崩发展过程。在传统空碰撞法的基础上,本文并针对其仿真速度慢的缺点,改进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提高了仿真速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用电量急剧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当前配电网普遍存在多种缺点,如供电可靠性不高、抵御意外事故和灾害的能力偏弱等。因此,配电网的优化规划工作已经成为一项迫切任务。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包括负荷预测、变电站规划、网架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多个方面,而基于变电站规划的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规划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其结果直接
摘要:我国市政道路通常采用沥青路面,这样能够有效保障路面的平整度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但是,交通量日益增大 ,重载车辆多 ,且地理位置全年湿润多雨的红黏土地带,因红黏土具有高塑性和自由膨胀率,路面产生裂缝、唧浆、基层松散、沉陷等病害的可能性非常大,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因此,土木合成材料被应用到沥青路面上,以加强沥青的面层结构,有效弥补了沥青材料的不足。本文简要介绍土工合成材料在沥青路面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和标准也在不断地提升,给室内环境艺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室内设计主要是完善空间,创造美的艺术,装饰风格是文化内涵,居住者个人喜好,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将主要探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装饰设计的现状,解析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风格,为当前的室内环境艺术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装饰风格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是指运用
该研究首次将环状七肽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简称MCLR)作为靶分子来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使用“抗体捕获法”固定的靶分子,经过三轮亲和筛选(生物淘洗)噬菌体随机12肽库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逐渐进入黄金时期,使得每个城市的土木建筑工程也随之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材料质量与建筑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建筑材料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内容,是开展工程施工的基础工作,建筑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强化建筑材料检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建筑材料检测对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性
该论文包括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将ABF2和AFB9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系统纯化出ABF2和ABF9的蛋白.然后,通过凝胶滞阻实验检测ABF2和ABF9与ABRE结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经历了从又快又好的发展方式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现代建筑业开始大量应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倡导可持续发展。但在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仍存在着能源与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推动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改善能源传播利用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环保节能  一、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的意义 
该试验研究了徐淮平原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蒸腾特性和胁地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边缘效应的存在,I-69杨和NL-80105杨靠近农田一侧的枝、叶和根系生物量大于另一边,在一定程度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筑行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物资管理难度也在进一步提升。物资管理是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和工程成本、质量、进度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将针对现阶段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对物资管理的实施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物资管理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