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ASγ实验扩展项目原型阵列的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12年Victor Hess发现了宇宙线。至今,人们对宇宙线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为电中性粒子在星际穿越过程中不会受到星际磁场的偏转,从而不会丢失原初方向信息,所以宇宙γ射线的观测对探索宇宙线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理论认为,对100TeV能区γ射线的起源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破解宇宙线起源之谜。  中日ASγ实验地处海拔4300m的西藏羊八井镇,现有789个闪烁体探测器(Tibet-Ⅲ),5组水契伦科夫地下缪子单元探测器(MD-Ⅰ)和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阵列(YAC)。为了进一步提高对100TeVγ射线的探测灵敏度,ASγ实验组计划在现有表面阵列的外围增设160台闪烁体探测器。扩建以后,表面阵列对100TeV能区γ的有效探测面积将增大为原有探测面积的2倍。那时探测的灵敏度也将在TibetⅢ+MD-Ⅰ的基础上提高2倍。目前已在羊八井安装运行了25台闪烁体探测器组成的原型阵列。  本论文重点介绍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ASγ实验扩展阵列项目原型阵列的测试和数据重建工作。首先,为了检验探测器的性能,在北京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包括PMT的单粒子谱、高压响应、非线性,各个单元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峰谷比、Peak值,及其动态范围和稳定性。第二,为检验探测器室外运行的稳定性,我们搭建了一个4×4的小型阵列,在检验探测器耐侯性的同时进行了EAS数据的重建,并用此数据开展EAS的重建方法研究,为之后原型阵列的数据分析做了准备。2015年9月,原型阵列在羊八井完成安装、标定和测试,并开始运行取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分析了阵列的稳定性,并用已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数据重建工作。
其他文献
变换光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设计电磁物质的技术,其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性原理。变换光学与传统光学的区别在于,传统光学是用费马原理来描述折射率的
ZnO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它的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在光电器件、透明导电薄膜、气体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窗口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
强子性质的研究是核物理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了解奇异强子的性质对奇异强子的散射态和束缚态研究都很重要,本论文就核物质中奇异强子性质的若干研究展开,主要包括超子以及K介
学位
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光学实验一个重要的方向。光和原子相互作用,在共振附近会产生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电磁感应透明是当前原子系统里的相干光学实验的理论基础,基于相干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