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吸收了历朝的统治经验,在得到汉族士绅、地主的拥护,建立稳定统治后,表现得较之其他少数民族王朝自信,对汉族民众持有冷兵器予以容忍,但对火器,尤其是重型火器,仍保持高度警惕。不过,在一些特定时期,清朝也希望士绅掌管的民间武力协助自己应对内忧外患,即使在平时,也有赖士绅维持基层社会的秩序。此外,民间狩猎、自卫的需要也不能不顾,这样,就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容许民间武器合法存在。  在中国传统社会,一方面在理论上“国家”的权力是无限的,但在技术层面上,“国家”的控制管制能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国家”对基层社会,不能随时随地都实施有效的管制。这样,“非法”的民间武器的存在也有很大的空间。清朝对民间武器的态度是复杂的。按照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乐见民间存有大量武器,尤其不会乐见民间有大量精利武器。基于上述原因,清朝对民间火器的政策经常陷于“允许、鼓励”与“禁止、控制”的两难处境。清朝对民间武器的禁止、限制的法律、政策,本身也有僵化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加上官僚系统的因循腐败,这些法律、政策也很难贯彻。  文章从清代民间武器概况及武器管制的历史发展入手,探析清代民间武器管制制度,进而对民间武器与社会控制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内容有:  一、清代民间武器管制概况。主要是通过介绍清代之前中国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和清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清政府在民间武器管理制度上所作的重大调整,为后文清代民间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的框架构建作铺垫。为:民间武器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以及清代民间武器管制的大致情况。  二、清代民间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的框架结构。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清代基本法典、部门性法规、武器管理单行性法规以及关于武器管理的诏谕令等法律规范的梳理,构建一个完整的清代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的框架,主要包括:对制作武器的管制、对私藏武器的管制。  三、清代司法实践中持有武器对量刑的影响。主要是从立法完备性和缺陷两方面对清代民间武器管理法律制度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民间武器管理立法、执法与监督三个角度分析。分别为:使用武器盗窃、使用武器伤人、使用武器斗殴。  四、结语,系统的阐述清代民间武器管制概况,分析清代民间武器管制状况对其社会层面的影响。  清代民间可以合法拥有的武器有:刀、枪、剑、戟、弓、矛、枪盾等冷兵器,但是法令严令禁止民间私制私藏鸟枪、火铳、抬炮、抬枪等杀伤力大的火器,清政府采取了造册管理,禁止发展,收缴武器,解散民团等措施。随着历史的发展,清代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其他国家的外来入侵,民间的武器甚至是火器都越来越多,政府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自主的、自由的创造空间。作文教学,其
期刊
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在创造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同时,生态平衡危机也在不断扩大与恶化,这已经发展成为不分国界,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所有的法律都面临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形势愈发严重.因为网络通信本身还存在很多漏洞,加上用户不够重视安全防范,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机会,导致很多用户因为信息安全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乌苏市种植棉花有着悠久的历史,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6.057万hm~2,是自治区优质棉基地,同时又是自治区北疆优质棉种籽基地,盛产优质棉,棉花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0%,占农业总产值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纪律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属性和特征,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使用和执行纪律,纪律在使用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人们对此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纪律 People
2007—2009年度在海门市进行了油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海门市油菜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之间呈三元二次回归效应关系,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试验点综合肥
大漠胡杨,一个“英雄”的名字,维护新疆荒漠生态的坚强“卫士”。新疆胡杨素有“生后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美誉,这就是新疆的“胡杨精神”。新疆现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灾害种类齐全,分布广泛,频率高,破坏性强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遇难及失踪人数超8.7万人,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人民币。人类经过长期探索,逐渐认识到依靠完善的法律,利用其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方能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政府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曲舟泥石流等重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