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食物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影响,国际社会对食物安全(food safety)日益关注程度,保障食物安全逐渐成为一国主要的管理目标之一。现阶段,中国食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基本保证了食物数量安全,现正在逐步向保证食物质量安全和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迈进。但是仍要看到中国食物安全上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管理不完善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分析和借鉴国外食物安全措施,探讨影响食物安全管理的因素,对中国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模式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科技进步、管理水平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食物安全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完全相同。但是从另一角度说,食物安全问题具有国际性,并存在一定的共性。文章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食物安全概念发展的历程,界定了食物安全管理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了食物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组成要素,即组织管理体系、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以及检验检测体系等,最后对食物安全管理模式的功能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以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为标准将世界上存在的食物安全管理分为分散管理模式和统一管理模式,并以美国、日本、欧盟、印度为代表国家分别就两种模式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和共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食物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为第五部分提出中国食物安全管理模式优化建议做充分的准备。第四部分对影响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得出结论:法律法规体系对食物安全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信用制度的完善程度、经济结构等也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状况对食物安全管理的贡献率较大,有利于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中国和印度的总体经济状况对食物安全管理的贡献率小于美国和加拿大,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因素对我国食物安全管理的贡献率。文章第五部分从法律、提高资源利用率、人力物力投入、信息共享等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