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实力和规模正在不断地增大,实力逐步增强,能够直接影响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已经正式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引擎。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行业进入壁垒以及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使得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十分恶劣。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寄希望于某些非正式机制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以期望能得到从法律和正式制度中得不到的支持和保护。政治关联就是那些替代性的非正式机制中的一种。政治关联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国内外学者都早已认识到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并展开大量研究。但是政治关联到底是增加企业绩效还是减少企业绩效,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笔者认为研究该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前人的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到行业性质对政治关联绩效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只是把行业性质作为—个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之中,本文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创新。除此以外,本文在衡量政治关联度时,采用的是赋值法。赋值时,不仅考虑企业高管的政治级别,还兼顾到高管的行政级别,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替代机制理论和“扶持之手”与“掠夺之手”四个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并以2011-2013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发行A股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绩效(ROA)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政治关联度作为解释变量,以制度环境和行业性质作为调节变量,以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企业成长能力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相关模型,实证检验了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假设。根据本文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该结论表明,民营企业建立的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所需资源和条件,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2)我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地区间的制度环境差异影响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效应。本文以市场化水平、政府干预水平和法制化水平作为制度环境的替代变量,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低、政府干预水平高以及法制化水平薄弱的地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即相比于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明显。(3)除了制度环境会影响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效应以外,行业性质也会影响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效应。在区分了垄断和非垄断行业以后,本文研究发现,垄断行业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不如非垄断行业明显,即非垄断行业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要显著强于垄断行业。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民营企业应主动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2)民营企业应合理利用政治关联。(3)政府应积极改善所在地区制度环境。(4)政府应端正对待垄断民营企业的态度。本文虽然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局限:(1)本文采用赋值法对政治关联度进行衡量,这种方法主观性太大,不能做到十分精确。(2)对于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本文没有作为研究样本,存在一定的狭隘性。(3)无法准确度量隐性政治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