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光通信实时化时钟恢复算法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干光通信技术具有信道容量高、灵敏度高、频谱效率高等优点,在光纤通信和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中,实时化数字相干光通信模块已经商用,基于数字相干光通信的实时化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时钟恢复算法作为相干光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能直接影响相干接收系统的性能。本论文围绕自由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实时化时钟恢复算法展开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如下:1)对相干光通信和时钟恢复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介绍了几种典型时钟恢复算法的原理。2)提出一种选路存储改进的方法来提升Gardner时钟恢复算法的时钟频率误差容忍度,并在基于Altera Stratix-V 5SGXMA7K2F40C3 FPGA平台的2.5GBaud实时化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KP4中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门限2 × 1 0-4为上限,改进算法可容忍的时钟频率误差可达325ppm。3)提出一种比例增益系数优化的方法来提升Gardner时钟恢复算法的动态范围,并在基于 Altera Stratix-V 5SGXMA7K2F40C3 FPGA 平台的 2.5GBaud 实时化 QPSK 系统中对该算法进行了在线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2X10-4为FEC上限,本文所提的优化方法可将通信接收灵敏度由静态系数法的-47dBm改进至-49.5dBm;同时可将时钟恢复算法的功率抖动频率容忍度从100Hz提升至1kHz。4)完成基于 Xilinx Virtex UltraScale+系列的 xcvu13p-flga2577-1-e FPGA的10GBaud QPSK实时化通信发送和接收实验,以2×10-4为FEC上限,接收灵敏度达到-42.5dBm,距离理论极限 5.5dB。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胃溃疡(GU)患者分别应用艾司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GU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炎性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乏力、反酸、烧灼感及上腹部疼痛积分分别为(0.81±0.12)、
随着4G、5G时代的来临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各类视频软件兴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应用之一,推荐系统也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为某视频应用设计和实现一个有效的视频推荐系统,并对系统中使用的推荐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用户点击率和转化率。推荐算法本质上是对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建模,以此来选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用户。而当前主流的点击率预估模型,大多直接将用户的
目的 分析眼B型超声诊断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效果.方法 32例(眼)视网膜裂孔患者,所有患者均展开眼B超检查,分析B超检查结果、裂孔发生部位和B超检查声像图特征.结果 32例患者中,马蹄形裂孔合并视网膜脱落12例(37.50%),干性马蹄形裂孔18例(56.25%),巨大裂孔2例(6.25%).32例患者中,裂孔发生在鼻侧1例(3.13%),颞下方9例(28.13%),颞上方22例(68.75%).①马蹄形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光带中断呈连续性,双侧断端伴有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镜下裂孔部位存在拉开现象,且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以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以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7.6%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低于对照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0±1.2)d,短于对照组的(19.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成人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成人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血气指标.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别为(189.44±0.65)L/min、(2.56±0.66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相继涌现,以通信作为接入方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如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电视、在线直播等多样的新式用户体验形式,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通信流量需求。特别是2020年开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景由线下搬上了网络,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和在线教育等成为了日常,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传输中